标题:圣一长老《地藏经讲记·校量布施功德缘品》02朗读 内容: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 有诸国王。 至婆罗门等。 遇先佛塔庙。 或至经像。 毁坏破落。 乃能发心修补。 修补塔像,令前人造者,续福,自己又添福。 一举而两得福。 决疑经云“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祸。 ”此半句偈,说造新自己得福,修故令前人兼得福。 具二福故胜。 作福虽好,不义而修福,福尽祸来,不如先避祸。 无祸胜有福故,作福者,仔细留意。 修补宝塔,蕴佛光明,修补精舍,图佛形像,建苦海之舟航,为信根之枝干,睹者发心,见便忘返,益福生善,惟此为先。 佛游拘萨罗国,时婆罗门耕,持牛杖拄地,礼佛。 佛笑,比丘问佛,佛言此人今礼二佛,礼我及杖下迦叶佛塔。 比丘愿见,迦叶佛塔。 佛令从婆罗门索地。 索已,佛即现出七宝塔,高一由旬,广半由旬。 婆罗门曰,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塔。 诸比丘白佛:能授泥否? 佛言可。 即说偈“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世尊礼过去佛,比丘亦礼。 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观此因缘,可知修补塔庙、经像等,有继往开来之福;承先启后之功。 是国王等。 或自营办。 或劝他人。 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善与人同。 无人做,自己做;有人做,劝人同做,功德更大。 尤其是国王,应该德风下偃,率民同修布施,广结善缘。 是国王等。 百千生中。 常为转轮王身。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 百千生中。 常为小国王身。 此论果报。 自己布施,又劝他人同施,承此良因,国王升为转轮王,同施臣民,升为小国王。 更能于塔庙前。 发回向心。 如是国王。 乃及诸人。 尽成佛道。 以此果报。 无量无边。 此论回向。 修补成功之后,在佛塔前,尽除我执,破灭我见,以此功德,回向法界,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 回因向果,将来成报身佛。 回事向理,将来成法身佛。 回自向他,将来成应身佛。 功德回向,三身齐证。 可谓澈法底源。 穷实相理,果报无量无边矣。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有诸国王。 及婆罗门等。 见诸老病。 及生产妇女。 此论悲田。 苦中之苦,莫如老病生产者,福中之福,莫如供养老病生产者。 老病无人奉事,等死而已。 产妇分娩,若不及时饮食,母子皆亡。 所以布施此辈,得福甚大。 佛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 若一念间。 具大慈心。 布施医药。 饮食卧具。 使令安乐。 若一念间,是同体慈,彼我一体故。 若起第二念,即非。 所以起第一念,具足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三种人皆需此物,使令身安心乐。 如是福利。 最不思议。 一百劫中。 常为净居天主。 二百劫中。 常为六欲天主。 毕竟成佛。 永不堕恶道。 乃至百千生中。 耳不闻苦声。 以大慈心,救大苦,其福难思。 百劫为净居天主,指第四禅天,二百劫为六欲天主。 具同体大慈心,以用布施,是成佛之因,毕竟将来成佛。 未成佛以前,永不堕恶道,因救他人重苦故,感到自己,百千生,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有诸国王。 及婆罗门等。 能作如是布施。 获福无量。 更能回向。 不问多少。 毕竟成佛。 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是故地藏。 普劝众生。 当如是学。 布施回向之文。 佛对地藏说,未来末法之世,若国王及婆罗门等,能如是慈心、悲心、平等心、怜愍心、同情心,而行布施,获福无量。 更能将此福利不自享受,了达诸法性空无我之理。 从缘起而行施,施福无主,回向法界,回向佛果,回向众生。 不问多少,心大福大,心冥法界,福等虚空。 如一杯水,投入大海,便是大海水了。 施福亦复如是,不论多少回向法界,便是真如性海了。 所以毕竟成佛,尚得佛报,何况释梵转轮人天之报。 因是之故,地藏菩萨,汝应普劝一切众生,当如是学,布施之法,及一切法。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于佛法中。 种少善根。 毛发沙尘等许。 而受福利。 不可为喻。 上来王臣布施,此是庶民布施。 布施一法,是平等的,王臣百姓,皆能布施。 布施是成佛之法。 成佛之法很多,且以布施为第一。 六祖大师云,内舍贪悭;外利众生,是名布施。 以此布施一法,舍尽自己的烦恼,外又能利益众生,何等的好呢! 所以布施一法,能令人从生死此岸,而直达涅槃彼岸。 但是此法微妙,非粗心具我法两执的人,所能究竟。 是以如来解释,较量其浅深。 例如昔日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武帝即以此法自豪。 对达摩曰:朕一生造寺斋僧,有何功德? 摩曰:实无功德,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观此则梁武帝,未谙布施的真谛,贪着人天果报。 谁不知布施,是到彼岸成佛之法。 此法修到圆满,其余法法,皆修到圆满,便是佛陀耶。 世尊对地藏菩萨,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初发心时,最好于佛法中,种多少善根。 佛是指前品,称佛名号;法是指此品,布施的轨则。 在佛法中,所种善根,乃至如毛发沙尘等许,将来渐渐佛法种子增长时,其所受福利,是不可为喻的。 大论云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以无量佛法具足故。 成佛之法,是无量。 今略说布施,此外六度十度四谛十二因缘三乘一乘,皆成佛之法啊!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佛形像。 菩萨形像。 辟支佛形像。 转轮王形像。 布施供养。 得无量福。 常在人天。 受胜妙乐。 此教男子女人,最初种善根,向圣人种,供养圣人。 一方面得福,一方面向圣人学习。 圣人如何种善根,我亦如何种;圣人如何学,我亦如何学。 圣人是学成的,所以向圣人学习,便是向圣人种善根了。 而且供养圣人,得福无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何故生人天道,大论云“以人中结使薄,厌心易生;天中智慧利。 ”故二处最易得道。 若能回向法界。 是人福利。 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布施供养时,其心要大,不求自己利益。 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而行布施。 心大福大,得无漏福,则不可为喻了。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遇大乘经典。 或听闻一偈一句。 发殷重心。 赞叹恭敬。 布施供养。 是人获大果报。 无量无边。 前文向佛种善根,此文向法种善根。 复以供佛之次,佛言地藏:未来善男女,还要供养法,供养佛所说之法,即成佛之法,亦即度生之法。 若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蕴在八识田中,虔诚服膺,如获至宝。 殷重至诚赞叹,日久不退,法种成熟,豁然能解。 从解起行,为人演说,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何以故,财施有限,法施无穷啊! 若能回向法界。 其福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不求名闻、利养、恭敬,而行法施。 但愿利益一切有情,无住相布施。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佛塔寺。 大乘经典。 新者。 布施供养。 瞻礼赞叹。 恭敬合掌。 若遇故者。 或毁坏者。 修补营理。 或独发心。 或劝多人。 同共发心。 复以供法之次,地藏菩萨,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偶然遇佛塔寺,藏有大乘经典。 若是新者,应布施流通,应以香花末香涂香烧香幢幡等供养法宝,还要一瞻一礼,礼拜法宝,俗说拜经。 天台山,智者大师,有拜经台。 九华山,天台顶,亦有地藏菩萨圣迹,拜经台在。 读诵开解时,称扬赞叹,大乘妙典,心恭敬、身合掌,如是供养。 若遇故者,旧也。 旧经曾经有人受持读诵数十年,此经有功德,鬼神卫护,切莫看轻。 或毁坏者,应该修补填写齐整,经营妥理。 或独自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为修补旧经,或印新经,一人发心也可;或有人欲参加,即劝多人共同发心,功德更大,有自利化他两种功德。 但旧经切莫焚烧,此是法身父母。 不能修补时,可建小塔,而安置之,所谓经塔是也。 如是等辈。 三十生中。 常为诸小国王。 檀越之人。 常为轮王。 还以善法。 教化诸小国王。 如是同修补旧经,或者随喜参加印新经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 檀越之人,指发起印经补经者,常为轮王,以十善法教化其国人民,又还以十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过去劝其发心,今世又教化之。 檀越是梵语,此云施主。 昔有五王往来友善,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 余四小王,常习邪行。 大王欲度呼来殿上,七日娱乐。 四王告别,大王怜愍送行,临别语小王言,各说所乐:一王愿春月林木荣茂,游戏原野;一王愿常作国王,出入尊贵;一王愿妇儿端正,极情快意;一王愿父母亲眷,乐叙天伦。 大王言此非久乐,四王言,王乐云何? 大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言此乐何处有? 大王言:吾师号佛,近在祗桓,诸王欢喜,同诣佛所,作礼退坐。 大王跪曰:我等今得为人,暗钝无知,深着世乐,不知罪福,愿为我等说其苦谛。 佛为广说八苦,四王闻已,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 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我等,今得道迹大王之恩。 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着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观秽厕,无可乐者。 即舍王位付弟,各出家为道,此轮王化小王之例,详如阿含经。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于佛法中。 所种善根。 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 或装理经典。 乃至一毛一尘。 一沙一渧。 此是于佛法种善根之文。 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槃因。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正。 盖由如来阿僧祇劫,誓为众生,众善普备,得慧成满。 三界天尊,无能及者。 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 是为最尊,无上之道。 故教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 大论云,善根有三:无贪、无瞋、无痴,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增长。 或布施善根,布施能舍贪,无贪即善根;或供养善根,身口意三业供养,三业清净即善根;或修补塔寺善根,修补为人心无瞋,即善根;或装理经典善根;慧生痴灭,即善根。 如是等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微、一沙之小、一渧之细,种在八识田中,法水滋润渐渐增长,能止恶生善、破惑证真、是涅槃因,故云善根。 如是善事。 但能回向法界。 是人功德。 百千生中。 受上妙乐。 上来所修善事,大小不同,乃至一毛一沙之细,但能将此微因善种,回向法界众生。 是人回向功德,百千生中,其善根常存,虽受人天妙乐,不昧前因,常植善本,增进菩提,乃至毕竟成佛。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 或自身利益。 如是之果。 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 上来我执轻微,了法无我,罪福无主,心无形相,可大可小。 心量大福大,心量小福小。 心无限福无限,心有限福有限。 今但回向自家眷属,心有限量,其福亦有限量,只得三生受乐,非无报,舍一得万报。 自家眷属,父子,夫妻,兄弟,家室,知识,奴婢。 有五因缘而为眷属,一怨家,二债主:父财子用,三偿债:子供父母,四本愿:先世发愿善心欢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 凡夫不了眷属是前缘所感,或怨或亲,无宿命通,不能自知终日勤劳、治生,为眷属设想,临命终时,无人替得。 所作之业,自己受报悔之晚矣! 所以做佛事,回向法界,一切有份,自己有份,眷属亦有份,大家享受,何乐如之。 否则孤陋寡闻,回向自己眷属,三生受报之后,又堕苦轮。 是故地藏。 布施因缘。 其事如是。 总结布施一法各人用心因缘不同,故其果报或轻或重或人或天或一生乃至千生万生受乐不同。 若能无我行施,回向法界利益有情,悟布施实相,毕竟成佛。 今此但论布施远概万法,如法修持皆登彼岸,此品是论法宝乃度生成佛之心法也。 欢迎转发,法布施功德无量 发布时间:2019-08-23 04:35:4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