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中国十二三亿人口,就是这一个字变出来的 内容: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01中国已经有十二三亿人口了,就是这一个字变出来的“乾家之性”,原始以来这个先天一炁乾卦的,本来光明清净的人性,刚才讲“历历孤明,光吞万象”那个乾家之性,“转而称情”,已经把性转变成情了,本身里头起变化。 所以我们后天,都是用的妄情,佛家叫妄想,道家或者中国的儒家称为妄情,虚妄不实。 我们自己被自己骗了,被后天的感情作用骗了。 譬如说夫妻吵架,都是妄情,这个情是古怪的东西,害死人的东西,有情就有累。 但是欲界的生命,一个“情”字维持住那么多人,尤其中国现在已经有十二三亿人口了,那就是一个“情”字变出来的。 好的是它,坏的也是它。 了情返而为性,如果这十二三亿就变成了百千万亿化身佛,那就不得了啦!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欲,最基本的一关是男女之欲,两性关系都是荷尔蒙在作怪,你要是能化掉这荷尔蒙,也不要谈修定通气脉,就成功了一半。 过了这一关,到了色界的几关就比较容易。 看各位修道,都是在二界关上徘徊,像跷跷板一样,醒了就上升,不醒就再下堕。 做工夫修道,到了一定程度就像站在跷跷板上,难啊! 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确有这样的次第。 炼精化气做到了就精满不思淫,气满了就不思食,神满就不思睡,都是确实的工夫。 到了这样的程度,才能说基本上破了两性欲的这一关,只是身欲。 还没破眼、耳、鼻、舌四个欲关呢! 看了美丽的衣裳、秀丽的山水你还喜欢吗? 喜欢就着欲了。 舌是食欲,比身欲还难解脱。 譬如这有一杯茶,茶叶要一万块钱一两,想喝一杯吗? 这一念就可以把你的欲逗起来,饮食之欲难解脱啊! 你能解脱欲就超越欲界天去了色界天,可是在色界天还要求解脱。 这里代大家提出个问题,你说欲、色这么难解脱,可是有的人不爱漂亮,是无欲无色了吗? 还有的人,自己长得体面,可是偏偏爱上众人认为不漂亮又笨拙的人,原因何在? 刚才说欲界是荷尔蒙在作怪,色界就不是荷尔蒙在作怪,是神经在作怪。 无色界呢? 是感情的情在作怪,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情的原因。 所以“乍睹梨涡倍有情”,碰到情,你一点办法没有。 我积数十年之经验,很多男女同学告诉我,他们这一辈子绝不谈情。 我说,这个话好像是我前几辈子发过的愿,你碰到了个冤家,他不想你,你要想他。 这就印证了《红楼梦》中的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几时休”,这就是情。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0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礼记》中,始终把人分成两部分来研究,就是性与情两部分。 性是人性的性,本性,灵知之性。 我们人有思想,有知觉,这个不是感情的作用,这叫做性;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是情。 能知一切的灵知之性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所以这两个要分开。 “故有情于为”,所以他说,一个人有情,被喜怒哀乐,悲欢爱恶的感情所困扰,就是我们现在讲爱,我爱你你爱我,爱得要死那个爱。 这个爱就是情。 “故有情于为”,这是有为的作用,心里有所为。 “离旷而弗能也”,一个人被感情所困,心的那个光明伟大作用,困住在一小点上;虽然想要把它解开扩大,心境想要如何伟大,思想上要如何伟大,要空,要超出三界,都不可能! 做不到的。 “然离旷以无情而聪明矣。 ”如果我们修养到心境离开感情的困扰,心中不被喜怒哀乐爱恶欲,某一小点所困住,而非常旷达而逍遥,那时智慧就开了,这才真叫做大聪明。 “有情于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以无情而贤圣也。 ”普通的人,只要被感情所困扰,心中有了喜怒哀乐偏见的感情,要想修行达到圣贤的境界,那是永远做不到了,就是“于为贤圣而弗能也”。 那么所谓得道的圣贤,就根本是个无情的人啰! 要做到无情才能成圣贤啰! “岂直贤圣绝远,而离旷难慕哉!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真正的圣贤是很难做到的。 圣贤之所谓无情,是没有欲界的这些情,没有世俗的小情;圣贤有的是大情,是大慈大悲圣贤的情;所以说“岂直圣贤绝远,而离旷难慕”,心境的开阔旷达,包罗天地万象,就是圣贤的境界。 他说“难慕哉”! 你虽然心中很仰慕,但是修养却很难到达这种境界。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有再大的成就,父母、儿女、兄弟、男女的情不能断,是永远跳不出三界的。 问题来了,既然断了情又何以称菩萨——菩提萨埵呢? 萨埵就是有情,一切诸佛有情。 中国有句老话,“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菩萨度一切众生岂不是多情吗? 他们是已经把情、欲化作慈悲。 当然,从逻辑立场来讲,慈悲就是有情,但是佛菩萨的有情,是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的大有情。 所以,诸佛菩萨都是我们的大情人,你念他们,他们就会念你,会加庇你。 这个情就不是世俗的情,是真慈悲,爱一切众生。 为什么要再三跟大家讲这个道理? 要真求修证,根本就在这条路上,就在此处下刀子,这里病根拔除不了,解脱无望,这一点非常重要。 古代有位很高明的善知识,他融会了儒释道三家,然后专心皈依佛法,他说:“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 ”这话说得多么深刻! 换言之,我们说,学佛要做到无情,但是众生本来都是无情的,更没一个多情的,所以佛出来是为无情众生说有情法的。 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是第一义谛的话,佛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看他多情不多情? 这个情的发挥,就是慈悲,做忠臣孝子就是多情人,做严父慈母也都是情的作用。 佛法的慈悲就是多情,是解脱的多情。 有情解脱了就是大慈悲;执着解脱,把解脱当做究竟,也正是多情,正是自己被情所困。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6-28 21:49:4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