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人,只要不忘这“4件事”,保你会越修越顺! 内容: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 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经上讲,六道轮回里,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 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难闻”,我们能遇到珍贵的佛法,这珍贵的佛法能帮助我们从人生的贫乏里走出来,从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非常珍贵,太不容易了。 第三是要知道“善知识难遇”,我们学习佛法要修行,要有老师,要有同修伴侣,要有人护法,这些因缘非常难得。 第四是要知道“时光迅速,人命无常”,时间过得很快,人的生死在呼吸间,要知道生命的珍贵。 这一些正知、正念,我觉得你不管修什么法,都不应该忘记,念念不忘,这样保持正知正念,我们就容易与道相应。 一、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怪客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身体是我们总要安排的一个东西。 比如说,你家里来了一个很麻烦的客人,一进门他要水喝得赶紧给他倒水,要吃饭得赶紧给他做饭,想坐下来得赶紧给他找椅子……总而言之,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怪客,你老要安排他。 在佛教里,这叫做苦。 也就是说,他对我们形成逼迫,这个逼迫就是苦。 什么时候等把客人送出门了,客走主安,主人就放松了。 二、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不管是禅修,还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要打破。 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和前提是接受“我”再说别的,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说:“反正我就是这个脾气,就是这个毛病。 ”意思是说,我这个毛病,这个脾气是不能变的。 这是世间法的观念,在禅修里不可以有,禅修就是要改变你的脾气,改变你的毛病。 就是要把你这个人来—个颠覆,来一个革命! 禅修是这样,佛法的修行也是这样。 三、打开心灵的结如果讨厌的人,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用感恩的心,向你心中的这个影像去发感恩的念头;你非常贪着的一个东西,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看到它的无常、它的苦、它的可厌相,你的心结就能慢慢打开。 因为我执是抽象的,在不同的人心里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些心结的不同,就是这些分别心,就是这些让你心动,让你在意的事情。 当这个心结出现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解决这个心结的时候。 修行,其实就是一次次打开心结的过程。 四、培养精进的力量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学会自我激励,要有探法源底的意愿。 相信佛能做到的,古人能做到的,祖师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 这种意愿它会推动我们,使我们有精进的力量。 而精进的力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心念不空过,心念如果能不空过,我们的生命就不会荒废。 五、没有一个实存的我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 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的修行,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要透过禅修,透过对自己内心的透视,真正的看到缘起。 六、无所求恰恰是一个无限的求如果你的心是无所求、无所住的话,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无边的,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相状,所以经文里用虚空来描述这个无所求心的功德。 无所求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它是一个无限的有,无限的有就是—个空。 无边际,无相状,无来去,就是如如之心,如如之心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 在这里所有的对立都超越了。 我觉得一个学佛的人用这种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多奇妙的体验。 首先你要做到这三点:第一待人接物要有公心,首先不要想自己的私利,我能得到什么,我能占什么便宜,这个都是愚痴的心在动——痴心妄动。 而先想别人、想集体、想大家,这个心就是公心,公心就大,古人说:“公生明”,有公心你自然就明。 第二要有奉献的心,有奉献的心就不会计较收获,不会计较结果。 将奉献当成自己的本性,当成自己的习惯,这其实就是克服我执的一个状态。 我执在这种心态下会慢慢被克服。 第三要能够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意图出发点放下、舍弃,接受别人的意图,那样你的心也会大起来。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发布时间:2021-06-21 19:03:2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