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一句佛号也足以安顿他的身心 内容: 虚云老和尚座下有一弟子名叫具行,具行和尚目不识丁,出身卑微,适逢荒年,难以存活,请老和尚慈悲收留,在寺院里干一点杂活,种种地,有口饭吃。 为此具行感恩戴德,非常勤劳,尽心尽力,因为他知道来寺庙是干什么的,所以更加珍惜在寺院的机会。 早上一打板,师父们做早课,他也早早起来开始种地。 他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听着远处殿堂里的诵经声,而在大殿里念经的人天天念,念得没意思了,不往心里去,心不得法的受用。 每天的重复其实是因为重要,重要的话要说三遍,重要的佛号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去重复,让我们的心因为佛号而维系在法的无量光状态中、在心的本然状态中。 但是不得法受用的人就会变成“老油条”,就皮掉了,反而像具行这样的人,因为出身的卑微、命运的疾苦,非常珍惜在寺院里的生活。 虽然他只是耳根听到了法器的声音,诵经的声音,但心里充满感恩地忆念,珍惜当下那一份清净、宁静,不为衣食所忧了,所以始终充满一种感恩心,感恩老和尚、感恩师父们、感恩三宝收留了他。 然后以感恩的状态沉寂在佛法中,哪怕一句佛号就足以安顿他的身心。 我们的佛弟子、我们的出家师父们,如果你每一天丧失了这个感恩心,还不如一个在寺庙“打工”的具行,他种地、刨地也超过你的功德。 所以“感恩心”这种状态要养起来,这也要拿捏一种分寸,太累了感恩心也难以生起,太拖沓、太放逸,感恩心也生不起。 所以大家要保持一个精进又不过度疲劳的状态。 对我来说,一方面我担心大家太累,休息不好,吃饭吃不好,然后身心疲惫,容易生退堕之心。 但因为有好多话要嘱咐,也要思考怎么拿捏分寸,不能让大家心生疲厌。 那对大家来说,一个修行的重点就是如果在疲劳当中你也能调整身心,这是真功夫。 广钦老和尚有一次试炼弟子,大家干活干到半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房间,老和尚把不同型号的洋钉一堆一堆倒出来,然后跟徒弟说:“捡、分类。 ”那你想想徒弟们心里面真是五味杂陈,心里想:“这师父,我们都累成这样子了,还把洋钉拿出来给我们捣乱,还让我们捡。 ” 弟子的想法老和尚都是知道的。 老和尚就说:“我们死亡的那一天比现在要累不知道多少倍。 ”一个生命要凋零的时候,要死的时候,身心是不堪的。 如果我们在疲劳的时候不能够重振精神,不能够把师父交代的任务去细心完成,就很难在死亡的时候提起正念。 实际上修行就是一种预设,就是一种提前的训练,就是在活着精神还饱满的时候去预备后事,为迎接死亡、为临终做准备。 如果功夫修到死亡的时候也能提起正念,你这一辈子就成功了。 甚至在没有肉身,在中阴身的时候,中阴险狭,种种不定的幻境起现的时候你还能提起正念,那就可喜可贺。 但是那个时候的功夫从哪里来? 就是现在要预期演练的。 古文殊寺简介古文殊寺佛像随喜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让心灵更有力量端午安康宝典|屈原在江边遇到的,未尝不是天地有情的点化你感受到精神世界的绿洲了吗? 世界之谜: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三星堆文明结夏安居 | 实际上,如此行持时就与十方诸佛同一住处了甘露醍醐 | 这里的一字一句都是大光明藏扫码关注我们 发布时间:2021-06-19 00:28:4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