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莲池大师:受菩萨戒之前,为什么应先受声闻戒? 内容: 01. 编者按菩萨戒是否可以直接受,还是要先受五戒等声闻戒才可以受? 看似非常简单,依经文抉择就好。 但是莲池大师却另有开示,引人深思。 我们可以由此开示作为线索,认真阅读有关菩萨戒的经典,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思考。 开办“引经据典”栏目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明师指导,而且要把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经,让师言与佛语接通,启迪智慧并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在“大德答问”之后,栏目认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经藏”“留言讨论”等板块,敬请阅读并分享。 02. 大德答问 予著戒疏发隐中,言必先受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然后受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 有讲师愤然不平曰:“何以不教人直受菩萨戒,而迂曲如是? 佛记末法中,有魔王混入吾法而坏吾法,今其人矣! ”予不答。 讲师卒,其徒理前语,欲集诸僧诸宰官居士等,设大会而作辩难。 予亦不答。 有代予答者曰:“无以为也。 不观彼所引菩萨善戒经乎? 经云:‘譬如重楼四级,自下而上,次第历然,不可躐等。 受戒亦然。 ’经语也,无以为也。 ”其人乃止。 ——摘自莲池大师,《竹窗随笔》【白话译文】 我在所着的《梵网经菩萨戒疏发隐》中,曾说明出家人必先受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然后才可以进受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 有讲经的法师看到这一段文字后,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不教人直接受菩萨戒,何必这样拐弯抹角? 佛曾预言末法中有魔王混入我法门中破坏正法,如今此人便是。 ”我也懒得回答。 这位讲经法师死后,他的弟子又提起乃师以前的话题,并准备召集诸山长老大德及诸宰官居士,举行大会与我辩论。 我仍不理他。 其后有人代我对他解答说:“你别太自以为是。 你难道没有看到人家所引证的是《菩萨善戒经》吗? 经文云:‘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 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亦无是处。 不具如是三种戒者得菩萨戒,亦无是处。 譬如重楼四级次第,不由初级至二级者,无有是处。 不由二级至于三级,不由三级至四级者,亦无是处。 ’这是佛经原文,你还要跟人家辩什么呢? ”那人听了才没话可说了。 ——演莲法师白话翻译03. 延伸思考看起来,莲池大师的《梵网经菩萨戒疏发隐》中的开示,很有道理,为什么讲经的法师很不满意呢? 他去世后,弟子为什么还想要举办大会来辩论呢? 那是因为梵网经菩萨戒的确是顿立戒,五戒等一切戒没有受过的人,都可以受。 甚至连畜生,只要懂法师的话,都可以受。 所以,仅从梵网经菩萨戒本身的规定看,莲池大师的说法的确没有根据。 这就是讲经法师及其弟子不服气的原因。 那么后来,讲经法师的弟子为什么不再坚持要辩论了呢? 因为其他法师援引了《菩萨善戒经》的文字,来为莲池大师主张受菩萨戒应该渐次受戒的主张辩护。 这样,莲池大师的主张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所根据了。 但是,《菩萨善戒经》的文字能否为梵网经菩萨戒的授受做规定? 毕竟《菩萨善戒经》中的瑜伽菩萨戒,与梵网经菩萨戒是两种不同的菩萨戒。 莲池大师或许是看到了许多人不先受相应声闻戒,直接就受菩萨戒,最后效果不好的实例。 他应该是从实际经验中,看到了渐次受戒的必要性,然后再用瑜伽菩萨戒的做法来予以佐证。 这样做在教内不是孤例。 中国佛教到了后期,最流行的菩萨戒是梵网经菩萨戒。 然而,这个菩萨戒,经文中写得比较简单,戒相中少有依据不同情况开遮的规定。 而实际修行过程中,在坚持菩萨戒的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又必须要依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否则就无法执行。 古代高僧们,常常就会参考瑜伽菩萨戒来做开遮的规定。 譬如,在家居士受梵网经菩萨戒,究竟是要断淫还是断邪淫?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梵网经经文明确说是要断淫,不分在家出家。 古代不少高僧却解读为出家菩萨应该断淫,在家菩萨只需断邪淫即可,就是参考了瑜伽菩萨戒的相关规定。 因此,即使没有受瑜伽菩萨戒的大乘菩萨,为了能够把握菩萨戒的开遮持犯的细节,其实也很有必要学习瑜伽菩萨戒。 这样说来,许多人会禁不住这样来思考:既然梵网经菩萨戒具体执行起来,许多方面要参照瑜伽菩萨戒的戒相,何不干脆就受瑜伽菩萨戒呢? 事实上,民国高僧太虚大师大力推崇瑜伽菩萨戒,认为该菩萨戒的大乘菩萨精神表现最为突出,具体要求也充分考虑了凡夫菩萨的实际能力,相对来说容易持守,而戒相中开遮持犯的说明非常详细,便于遵照执行。 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对瑜伽菩萨戒了解的人还不太多,仍需遵照太虚大师的遗训大力弘扬。 04. 深入经藏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宋罽宾沙门求那跋摩译 菩萨摩诃萨成就戒、成就善戒、成就利益众生戒,先当具足学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 若言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 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亦无是处。 不具如是三种戒者得菩萨戒,亦无是处。 譬如重楼四级次第,不由初级至二级者,无有是处;不由二级至于三级、不由三级至四级者,亦无是处。 ——http://mtw. so/6txEDS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佛子谛听! 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http://mtw. so/5vnXOL 发布时间:2021-06-16 10:45:0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