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要从种子这里入手,修行就要改变心行,要从心行去转变 内容: 我们这个思维知性你说有善有恶吗? 没有善恶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东西我要,那个我不要? 这件事情我该做,那件事情我不该做? 你说“我不要”,因为你的知性对自己说我不要了。 “我要”是你的知性要了。 这一知是什么来的? 那你非懂唯识不可了。 这是第六意识在知,第六意识的知哪里来? 它后面还有个老板啊。 第六意识的作用偏重于分别,思想,善恶、清楚、是非、明暗、喜欢不喜欢,都是第六意识在动。 但它后面还有个老板,这个老板天生的有个“我”,就是第七识,梵文翻音叫末那。 末那的含义是根本我执。 当一个胎儿由入胎变成人的时候,没有思想,没有感觉,没有作用,入胎的时候只有一个“我”的作用存在。 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体的我,这个就是意的根根,这个根是不起分别的。 所以胎儿在娘胎里头,第八阿赖耶识来了,第七末那识来了,但是第六意识尚不起分别作用。 慢慢成长到三四个月以后才有感觉,第六意识慢慢地一点一点形成,是污染上去的。 这个很深啦,将来专讲的时候再讲。 那么这个“我”的意识哪里来呢? 不是这一生来的,不是父亲的精虫跟母亲的卵变出来的。 母亲的卵变的是细胞啊、血液啊、肌肉啊。 父亲那个精虫慢慢分化,这是说还没有完全严格的测验,究竟变骨骼啦,或变成别的什么啦。 那么这个人的个性、思想、习惯呢? 不是父母的遗传,遗传只是四缘里的一部分作用。 我们的个性、思想是前生的,多生累世的习惯种子带来的,叫第八阿赖耶识,所以叫种子识。 以唯识讲这个生命“种子生现行”,每一个人的种子,种子识,形成了现在的自己。 其实“种子”两个字,也被人世间的物理世界向佛学借用了的;像稻子有稻子的种子,麦子有麦子的种子,香蕉有香蕉的种子……这个种子,那个种子,各自有种子带来。 再研究种子,我们岔过来,世界上的每个植物,一株花,一个芝麻,你把它的种子解剖来看,都是由两个半个合拢来,中间是空心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种子中间不是空的! 连物理世界的中心,中间也还是空的。 当然,现在科学还没有仔细分析到再解剖细胞基因,还要等待,最后还是空的。 “种子生现行”,所以一对父母生的三个八个十个儿子,个性统统不同,习惯绝对不一样。 双胞胎有时候相像,还是不一样。 为什么呢? 这是前生不同的种子带来的。 “种子生现行”就是现在的感觉知觉,以及思想的行为所表达出来的。 而我们现在这一生所经历的一切一切,所谓这个现行已经有了污染,又变成来生的种子了。 所以修行要从种子这里入手,修行就要改变心行,要从心行去转变。 所以“转识”是如何修行把它转过来,修行就是把这个业识转了。 有许多同学,很多朋友,男女老幼,你们大家都是我的朋友,你看每人个性不同,有时候我劝你们的话,也改变不了你,我也只好笑一笑,也不会生气。 心里感叹,你的习气多生累劫带来,今天你叫我南老师,我一句话能把你改变得了,那就奇怪了,那是很难改变的。 要修行的话,如果你不认识自己,自己不去改,佛也把你改变不了。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个种子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种子就是十二因缘。 讲小乘的时候,佛没有清楚地说这个种子是什么;拿现在话来讲叫它一塌糊涂,就是佛说的无明,莫名其妙的,永远搞不清楚的,所以叫无明,永远是暗的,懵懂的。 这一念无明来的就是种子,种子生出来现行。 我们这一辈子为什么多病,为什么他没有病? 为什么你那么发财? 为什么我那么穷? 为什么你那么胖,我那么瘦? 这就是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 那么这个中间起的作用呢? 刚才讲到王阳明,他太笼统了,没有讲清楚。 所起的作用,由前五识到第六识,到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因缘所生。 因缘有条件,所以叫你们读玄奘法师的文章。 我对他有点不恭敬,说他文学不够好,所以唯识给他翻译得越加难读。 但是他又真是了不起的伟大,把《八识规矩颂》用中国文学作出来,真了不起。 譬如说眼睛看东西九个缘,你们都记得吗? 九个条件眼睛才能看东西。 眼睛有眼珠子、眼白、眼神经,这个不拿科学分析,如果以科学来分析就有一二十个缘了。 粗浅来讲,我们的眼睛、眼珠子就叫眼根。 我不过用我的知识范围先告诉你,我们眼珠子每人看的东西不同哦。 现在我这里有一包烟,这个盒子大家看到是红的,眼睛对于颜色的分辨,拿科学仪器来分析,每人看到的红不同,你看到深一点,他看到浅一点。 因为每一个人眼球的组织、神经、色素分别不同,不一样,大体上我们叫红,这个是现在科学。 我们不讲现在的科学,眼珠子叫眼根,这是个机器。 眼珠子看前面的东西像照相机一样,它只会照,照下来的是什么东西呢? 照相机不知道,是靠照相机后面那个人“咔嚓”一下,才知道这是猫,这个是人。 如果研究现在的科学,眼珠子完全是个照相机,后面视觉神经才是能看见的。 所以你近视了,是你视觉神经不健康了,影响到视觉。 回过来,眼根、眼珠子是一个因缘了,但是眼珠子前面没有空间、没有距离是看不见的。 眼睛如果用手一蒙,就看不见前面东西了。 所以眼珠子看东西,必须前面有空间。 有距离就能看见吗? 不行,还要光线的,黑暗中看不见东西,只看到黑暗。 所以眼根、光、空间、现象(境)——我前面摆一包香烟,有空间,有光线,我眼睛看到香烟了——四个条件了。 可是知道这个是什么烟,不是眼睛知道的,而是第六意识、脑的关系了。 第六意识不在脑里头哦,透过脑的视觉神经,第六意识分析了这是一包烟。 什么烟啊? 中华。 这是第六意识有一个作意,就是有个意识在分别了,作意的分别就晓得这是中华烟。 再看这个中华有两三年没有打开,发霉了,这都是意识分别,同眼睛没有关系。 这个意识的分别带有善恶作用,有染污的——这个我不喜欢,你换一个牌子给我。 分别以后有污染——佛学原来叫染污,我们现在习惯叫污染,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所以分别有染污的功能。 眼睛看东西的作用怎么来呢? 气的关系。 根本依是气,第八个条件就是根本依。 一般讲唯识只讲根本依是习气,因为他没有经过修持,所以不知道根本依是安那般那这个气的关系。 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你前面几个因素俱备也没有用。 但是有根本依有气就有用吗? 也不对,后面还有一个根源,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功能发出来的作用。 种子是前生,以及很多的前生累积带过来的。 种子发生现在的功能叫做种子生现行,现在的行为就是功能现行。 我们成了人以后,这一生的经验累积起来又变成因果,他生来世变成自己的个性。 身心的作用就是现行熏种子,互相为因果。 互相为因果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 不能说因在前面,果在后面,有时候因变成果,果变成因。 这个是很细密的一个科学。 眼睛看东西九个缘搞清楚了没有? 九个缘,空、明、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 那么耳朵听声音呢? 八个条件,耳朵听声音不需要光明,所以去掉一个。 但是耳朵听声音也要空间,也要距离,没有距离把耳朵蒙住,就听不见了。 鼻子闻东西,香的臭的,同舌头吃东西,好吃不好吃,酸甜苦辣,是七个条件,不需要空间。 鼻子闻气味、舌头尝东西中间不能有距离的,这个是触跟受,接触才有感受,空明都不需要了。 身体的感觉也只有七个条件。 可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在哪里呢? 不在脑。 脑是身识,识在七个条件下起作用。 第六意识身心内外都存在,不过它透过身体,透过脑在起作用,起思想。 第六意识有五个缘——作意、境、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空、明、根不需要了。 脑是前五识的身根。 佛学在戒律上讲,男女生殖器官叫身根;但是,正式讲生命的身根是脑。 第六意识没有根,有境,有作意。 由于第六意识有境,就有染污,因为它本身是分别的,有染污的;有根本依这个气,习气,有种子,所以能够思维、思想,能够有分别一切的作用。 第六意识在身心内外普遍存在,在我们生命上起分别思想作用,你能够读书,能够研究科学,能够做人,都是这个作用,也是靠习气而来的。 为什么佛学讲习气? 那是过去多生的习惯个性这个气,呈现出个人的特质。 所以儒家讲,这个人气质不同。 气变成质,变成细胞,个体的不同,个性就不同。 所以“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都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来的。 可是第六意识后面还有根根没有? 有,后面有个老板,有个“我”。 譬如两个人住在同一个房间,但是两个人思想绝对不一样,个性不一样,习惯不一样,各有各的想法,对不对? 每个人都如此啊。 所以人与人的意识思想也绝对不一样。 第七识就是我执。 每个人有个“我”,这是意根。 这个“我”透过第六意识思想才表达出来的。 所以我们的言语是思想的作用,思想的表现,透过嘴巴、喉咙、声带叫做言语;在话没有讲出来以前,在里头是思想。 所以佛也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文字言语都是靠不住的,并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心意。 我也常常说,如果文字语言可以表达人心意的话,那么人跟人之间就没有误会了。 实际上人与人随时有误会。 我讲的话你懂了吗? 大家说,老师讲得好啊,我听懂了。 其实你一句话都没有懂! 都是误会的。 你说懂了,不过是把我那个话误会了。 真懂的话,那是智慧,是般若,大彻大悟了。 我执后面那个根根是种子来的,种子生现行,这很难分别的,所以修行必须先转种子。 现在佛告诉我们方法,先用安那般那把习气转化,再来改变种子,就是这么一个科学。 这个生命多难啊,所以玄奘法师把九缘、八个识分析了,不是分析,是把佛讲的话综合起来,给我们一个方便。 八识九缘,他写了四句话。 我说他文学不好,但逻辑真好,顶礼膜拜,真的恭敬他老人家。 他说“九缘八七好相邻”,前五识,眼睛九个缘,耳朵八个缘,鼻、舌、身七个缘。 后面一路接下来“合三离二观尘世”,怎么叫合三呢? 鼻子闻气息,中间不能有距离,是直接的触受;舌头感觉到味道,也是直接的触受,不能有距离的;身体感觉到冷暖,舒服不舒服也没有距离,这三样识是合拢来的。 离二: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都是有空间、有距离的。 所以叫合三离二。 观尘世,这个文字好难啊! “愚者难分识与根”,世界上一般人很粗心的,搞不懂。 识就是精神、心的状态,根是生理的反应功能。 一般人笨呢! 没有经过科学分析,永远分不开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生理五官的作用。 摘录自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发布时间:2021-06-15 15:17: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