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他活了106岁,出家后带领300多万人念佛,死后显圣,惊现祥瑞……太神奇了! 内容: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最难披! 他,23岁出家,朝拜五台山,磕了22万多个响头,终遇见文殊菩萨;他,曾被冤入狱,却说:“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恶业,佛菩萨罚我今生坐牢忏悔。 ”出狱后,修建古寺,复兴祖庭,缔造了一个佛教界的传奇! 他,活了106岁,以毕生愿力利乐众生,皈依门下居士达300多万人。 他就是——本焕长老。 互为印证。 穆和隐居冷水井的原因、经过以及他最后的去向,我们现在无从稽考,但以上述记载为主干的传说,却仍然在潞水民间流传,它的基本情节与上述记载一致。 据考证,穆和隐居教学不仅是潞水地区的私人办学之始,也是至今为止见诸文字记载的茶陵私人办学之始。 在民间传说中,穆和隐居冷水井的故事还有一个留证的实物,即潞溪上一座叫里仁桥的小石拱桥,传说这座桥是他在隐居期间修造的。 这座桥在下大垅境内,至今保存完好。 这里曾经是一条交通要道,经冷水井过攸县,可以北上长沙等地。 在民间传说中,过往官员途经潞水,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说的是风水宝地,不可干犯亵渎。 实际上,这应该是文官武将过里仁桥时对穆和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自觉行为。 2009年下半年,我去冷水井一带与老人闲聊。 有人告诉我,穆和隐居的具体地点很可能是铜锣坪。 这是一个因地形酷似铜锣而命名的山村。 直到民国年间,这里还能看到青砖铺就的土坪、下马石、马厩等遗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在这里建房子,在地下挖出了不少古旧的青砖。 曾经是铜锣坪的居民则言之凿凿的说,穆和在这里某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埋了的护庄宝物,铜锣坪遭难时宝物就会示警显灵。 如此这样,不一而尽。 看来,穆和可能真的隐居在这里了。 4月2日,是本焕长老的圆寂日! 他曾说:自己虽是一个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不管大小,都有一份责任。 为了这一句话,他呕心沥血,带我们走了一个世纪——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建寺安僧、弘法利生……无数人被他感染,被他折服,通过与他的结缘,走上了回家的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焕长老的传奇人生! 佛缘成熟,剃度出家互为印证。 穆和隐居冷水井的原因、经过以及他最后的去向,我们现在无从稽考,但以上述记载为主干的传说,却仍然在潞水民间流传,它的基本情节与上述记载一致。 据考证,穆和隐居教学不仅是潞水地区的私人办学之始,也是至今为止见诸文字记载的茶陵私人办学之始。 在民间传说中,穆和隐居冷水井的故事还有一个留证的实物,即潞溪上一座叫里仁桥的小石拱桥,传说这座桥是他在隐居期间修造的。 这座桥在下大垅境内,至今保存完好。 这里曾经是一条交通要道,经冷水井过攸县,可以北上长沙等地。 在民间传说中,过往官员途经潞水,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说的是风水宝地,不可干犯亵渎。 实际上,这应该是文官武将过里仁桥时对穆和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自觉行为。 2009年下半年,我去冷水井一带与老人闲聊。 有人告诉我,穆和隐居的具体地点很可能是铜锣坪。 这是一个因地形酷似铜锣而命名的山村。 直到民国年间,这里还能看到青砖铺就的土坪、下马石、马厩等遗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在这里建房子,在地下挖出了不少古旧的青砖。 曾经是铜锣坪的居民则言之凿凿的说,穆和在这里某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埋了的护庄宝物,铜锣坪遭难时宝物就会示警显灵。 如此这样,不一而尽。 看来,穆和可能真的隐居在这里了。 本焕长老,出生在一个四代务农之家,从小家境贫困。 7岁时,父母给他取名“志山”,寓意让他读书识字,光耀门庭。 谁知,四年级时,父亲去世,小小年纪的他,无奈被迫辍学做了徒工。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勤而好学,慧根独具,年仅12岁便读完四书五经。 母亲晚年奉斋信佛,店里供着菩萨像,长老也经常去拜佛、读经书。 久而久之,长老受到佛的潜移默化,明白学佛可以“端正行为,澄清妄念,转迷为悟,明心见性”。 他想起自己学名,不是要志在山吗? 于是回去跟母亲商量,出家为僧。 1930年,长老到镇上的报恩寺出家,传圣老和尚看到后,高兴的说:“我早看出你与佛有缘,今天果然出家了,说明你佛缘成熟了。 ”随后,23的长老,正式出家。 朝拜五台山,遇见文殊菩萨出家后,长老下定决心做一个无我利生的出家人。 他常常攻读佛经至深夜,甚至效仿古人以头悬梁,九十一天坐禅不倒单,成为全寺同门之楷模。 1937年,长老30岁,他发愿效仿佛陀苦修,由河北保定起香,跪拜五台山道场。 一路上风餐露宿,双膝皮开肉绽,仍虔诚叩拜,足足拜了6个月,磕了22万多个响头,终于到达五台山,遇见文殊菩萨。 每当有人不解的问起长老,他总是说:“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 不潜心入禅,依佛心为心,怎能发慈悲心? 不苦修行,磨炼自己,难忍能忍,怎能入道? 自己不能入道,不发菩提心,又怎能发愿度人? ”这体验是何等深刻啊! 从1938年开始,本焕长老决心在五台山苦修10年。 他效仿佛陀刺血为墨书写经书。 当时生活原本就很清苦,他坚持每天用手指或舌头的鲜血,恭写《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楞严经》等经典,日写五六百字,共写了十九卷血经,超二十万字。 被冤入狱,重建古寺 发布时间:2019-08-22 00:49:1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