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华夏始祖 | 民族之母,华胥氏 内容:  古文明民族之母伏羲之母 华胥氏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后认为:华胥氏为伏羲、女娲的母亲。 《春秋世谱》中有“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的记载。 关于华胥、伏羲、女娲的文字记载,散见在《山海经》、《太平环宇记》、《太平御览》、《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 华夏始祖:辉煌壮阔的文明图谱传统文化儒释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和精髓“三教”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和精神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中国的文化叫文以载道——迤逦跌宕的诗词歌赋,瑰丽悠远的文学艺术,寓道于中的衣食住行,无不凝结着古人精神生活的果实。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曾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广袤的大地上 , 农耕文明的血脉中 , 绵延千年的民族习俗里 , 华夏文明始终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集体记忆,蕴涵着华夏先祖最古老的精粹和智慧。 华胥氏古往今来,上百种中华典籍中,均记载着一个叫华胥氏的氏族女首领及其儿女伏羲、女娲的故事。 华胥国的传统服饰为长袍,即国服、华服,后来发展成为具有长袍特点的汉服,也与华胥国有关。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特别大的脚印,她丈量脚印之后竟然怀孕了,怀胎12月生下来伏羲。 在清朝人梁玉绳撰历史著作《古今人表考》中写道“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 ”《列子黄帝篇》里,记述了黄帝梦游华胥国的生动图景:“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天殇。 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 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 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惧。 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 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林。 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前,神行而已。 ”一个白天,黄帝正在睡觉,梦见自己来到了华胥国。 这个国家在中原的西北方,离中原有几百万里远,非人力可到,只有做梦可以到达这里。 在华胥国,没有君主,没有长官,人们都自行其事。 这里的人民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和愿望,一切都顺其自然。 对生与死都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自私自利的观念,没有喜怒哀乐、爱恨厌憎之心,人民和睦相处,谁也不怕谁,谁也不欺负谁。 这些人,跳入水里不会被淹死,进入火中也不会被烧死,针刺刀割不会伤及肌肤,也不会有疼痛。 能在空中行走,也能在空中睡觉休息。 云雾不能挡其视线,山川不能阻其脚步。 在他们眼中没有美丑好恶之别。 黄帝醒来后,觉得这正是“道”的精神所致,感觉非常高兴与满足,觉得自己懂得了养身治物之道。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就如黄帝在梦里见到的华胥国一样。 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居何处,老祖先的文化都得有一点,没有一点,不仅自己身心很苦,别人也瞧不起你。 若有了老祖先的文化,这些文化的能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同时能放射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光彩。 一个丧失了祖先文化者是可悲的,上愧对祖先,下无颜面对子孙。 在这点上,我们要心生惭愧。 距今八千近至万年的华夏文明,从伏羲大帝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 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出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文明史在当前的人类文明中是极其厚重的。 作为炎黄子孙,或多或少我们总还要有一点“儒释道”的这个味道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一切善缘成就。 扫码关注我们 发布时间:2021-06-13 04:42:0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