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佞臣乱政(上) 内容: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五十三句:【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也。 故惑小臣之佞,而不能废也;忘违己之益己,而不能用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七《刘廙政论》。 “小臣”指职位低且德行不高的官吏;“佞”指花言巧语、谄媚巴结;“忘”,这里的批注为“疑忌”,《说文解字》中,这个“忘”的意思是“不识也”。 君主没有不宠幸那些喜爱自己的人的,却不知道喜爱自己的人不应该被宠幸。 所以,迷恋于小臣的谄媚,而不能远离罢黜他们;感受不到不顺己意的人是有益于自己的,而不愿意任用他们。 “人主莫不爱爱己”,“爱己”指喜爱自己的人,特别指那些专门满足自己的欲望、讨好自己的人。 用《韩子》中的一句话来讲,爱己的人有这样的特点:“凡奸臣者,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也。 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大凡是奸臣、小人,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都愿意顺着君主的心思去做事。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君主的信任和宠幸。 所以,君主认为好的事,他们一定会跟着赞叹;君主所憎恶的事,他们一定跟着诋毁。 《韩子》中的这一句话让人很容易辨别自己身边的臣子、属下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傅子》中也指出:“正道之不行,常由佞人乱之也。 ”正道之所以不能够顺利地推行,是由于邪曲奸佞之人在作怪。 在历史上,桀信任佞臣推役侈,诛杀了敢于犯颜直谏的诤臣关龙逄,结果夏朝灭亡。 商纣王信任佞臣恶来,把犯颜直谏的臣子比干剖视其心,最后商朝也灭亡了。 历史上从古至今,奸佞之人,即善于谄媚、巴结、讨好领导之人,却大多受到重用。 这是什么原因呢? 《傅子》中说,奸佞之人善于养人的私欲,所以私利、欲望很重的领导者就喜欢奸佞之人。 “唯圣人无私欲,贤者能去私欲也。 ”圣人没有私欲,而贤者也能够去除私利和欲望。 “有见人之私欲,必以正道矫之者,正人之徒也。 ”看到人存在私利、欲望,就用正道来矫正、劝告他,这就是正直的人。 “违正而从之者,佞人之徒也。 ”如果违背了正道,顺从人的私利和欲望,看到人存在私欲,不仅不去劝告,反而还顺从,一味地满足其欲望,就是奸佞之人。 如果领导者以这样的标准进行考察,就能辨别奸佞与正直。 发布时间:2021-06-13 04:17: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