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善教儿女是世间最大的功德!你知道怎样教与养吗? 内容: 江苏盐城的一位学生因手机被父母没收,竟然挥刀威胁奶奶把手机交出来。 一个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被爸爸抢过手机扔下高楼,他当即跟着手机跳了下去,坠楼身亡。 辽宁省一名初三女生因为玩游戏,一个月刷掉6万,因为愧疚和恐惧而轻生,从自家阳台坠楼身亡。 西安一高中生手机被没收,索要无果杀害老师。 …… 看似是手机惹的祸,但究其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沉迷手机只是表象,所隐藏的真相,是孩子从未被满足过的心理需求。 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的教孩子与养孩子? 育儿先育己,为什么做父母的也要有道德素养? 因为一个孩子既有可能成长为圣贤,也有可能成长为一个自私自利的满足于低级欲望的人。 父母也要有道德素养准则,有素养的父母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乃至帮助孩子走上成为圣贤的大道。 父母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影响可谓潜移默化,非同小可。 会使孩子形成一种生命性格。 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教 亲密度不够导致父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互不理解。 父母抱怨孩子像黑洞一般,却不反思自己的失职,导致孩子从网络中寻找温暖。 让孩子放下手机,用心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在接纳靠近中,让孩子管理自己。 有时间带孩子运动、读书、见识日月山川,认识世界的奇妙,感受人世的美好和复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引导孩子从小小的虚拟世界走出去,看看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建立专属网络时间设置APP使用对象和使用时间,设置网页浏览限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事前和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能沉迷与依赖。 规划生活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作息时间表的制定。 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运动,不能全权代办。 适当让孩子吃点“苦”,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不但能减少孩子对成人依赖的心理,还能促进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独立意识的形成。 让孩子体验到金钱来之不易,才更有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理解、欣赏和鼓励就算是责备孩子,也应该在这之前先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尊重,否则你的批评就会被孩子自动屏蔽,你的呵斥就会被孩子当做“我的父母在发疯”。 要拿显微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表扬 。 多鼓励,少指责。 好的,坏的都接受。 当你把孩子当好孩子去看时,他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养1. 真正的富养,一定不是物质条件的极尽满足。 从小注重孩子品性的培养,仁义礼智信,进行道德人格教育。 洒扫应对、孝悌仁慈,顺应孩子纯净的心灵。 2. 对他进行仁爱教育,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珍爱一切生命。 可以讲些因果故事,注入善恶有报的观念。 3. 培养孩子审美情操,欣赏宁静古乐,朗诵唐诗宋词,引导孩子读《弟子规》、《三字经》、《了凡四训》等启迪孩子心灵的善书。 4. 家庭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要看孩子的天分,不以成绩论成败。 5.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延续,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是国人的血脉、精神和灵魂,做为父母从小让孩子应接触、了解,从而深悟、践行。 拓宽人生的格局与高度! 法师开示我们提倡复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此提倡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缺失传统文化。 这样教育孩子谦和礼让的时候,内心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 这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当前的社会讲求竞争,讲成者王,败者寇。 这样的时代,整体社会处于“利”的层面。 在利上争,是不长久的。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能够养成谦和礼让,他其实成就了一种厚重。 这种修养慢慢积累起来,小孩子就会打开自己的心胸。 不是说我让了之后就会变得胆怯,不会的。 一个人养其德,反过来,德也滋养了他的生命。 有德之人会变得厚重,越厚重的人越成其智慧。 长大以后必能成大器,担当大事业。 ——摘自三参法师开示所言教育者,儿童从初开知识时,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及做人之道理。 必使心有畏恶报而慕善报,则不致犯上不肯依教而行。 小时如是,习以成性,养成良善天姿,是名为育。 育者,养也。 若不知此,则养成凶恶性质,轻则忤逆不孝,重则杀父杀母。 溯其本源,皆由其父母,小时不教所致。 吾常曰,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儿女。 人人善教儿女,天下自然太平。 人人不教儿女,天下决定丧乱。 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发布时间:2021-06-13 03:41:0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