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成快乐的习惯 内容: 心能打开到什么程度,能量就能笼罩多大范围。 正如一块小石头扔进眼前的水杯中,杯里的水马上就会激起涟漪;如果将整个杯子扔到门口的放生池中,又会有多大的动静呢? 如果心能够像大海一样开阔,即使将一栋房子扔进去,又会掀起多大的波澜呢? 心小,问题就大;心大,问题就小。 为什么有人说了你一句,骂了你一句,便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因为自己的心胸太小。 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别人无论怎么评价,其实并不会对你产生任何的补益或损毁,只要坚持正道、正信、正念,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不断奉献时,一切果报行将自现;而一味去索取、去抱怨时,得到的东西就会非常有限。 对物质少一点需求,对精神多一点追问,很多问题则都能够淡然处之,这就是知足的内心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人就要在行动中不断地体现出这种智慧,很多事情明明都能够做好,但往往就是因为急功近利,欲望笼罩了清明的思想,才会导致许多的阻挠与障碍挡在面前。 障碍来自于哪里?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 时时以“安贫守道”的精神、“奉献利他”的理念来观照自己,会让生活更加轻松自在。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精神的束缚、健康的隐忧却常常使我们心力交瘁而忘记快乐的存在。 人们越是想到具体的生活,就越是感到不快乐,越是感到不快乐,就离 “快乐”越来越远。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想要仁,仁自然而然就来了。 人们听了这句话,第一反应都是觉得孔子真厉害,他能心想事成,甚至连“仁”这样高远的境界也只要想到就能呼之即来。 有这种想法的人总是容易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很美好而把自己的日子想得很困难。 为什么这样说呢? 孔子这句话的原意是说,我“想要”仁,也就是我主动追求了仁,仁就此来临了。 “欲”是一个自己去追求、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过程。 同样地,快乐是不是也应该需要主动去追求呢? 你都不会想到快乐这个概念,总是想着不快乐的事情,那么快乐怎么会自己降临呢? 可以让快乐成为自己的习惯,心转则事转,事情的好坏优劣是会随着你看待它的角度而改变的。 感 恩 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感恩天、地、君、亲、师。 发布时间:2021-06-13 03:28:4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