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这个! 内容:  当今社会的很多父母,总是想着要把最好的给到孩子,无论是“爱”还是“金钱”,总觉得给孩子的还不够多,还不够好。 那么应该给到孩子的,什么才是最好的? 是关爱还是陪伴? 亦或是物质还是金钱? 关爱和陪伴,自然是伴随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现今社会经条件进步,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昂贵的礼物或厚厚的压岁红包给孩子,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好,但却可能在无形中损伤孩子的福报。 应该留给子孙“多少钱”? 谈到金钱,其实金钱的本身并没有好坏、善恶之分,而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面对金钱,该如何使用金钱,该如何看待对金钱的欲望。 其实,相对富裕的家庭,只要留一些金钱让儿女成家立业就好,因为儿孙自有儿孙福。 在中国社会中,赚钱为儿女是很常见的思想观念。 做父母的都希望留给儿女一些恒产,这样儿女将来的生活也能相对平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养成惜福、培福的观念与能力。 如果父母帮助孩子养成了惜福、培福的生活习惯,那孩子的未来自不必为他们过分担忧。 培福有哪些方式? 民间有句老话:“宁可来生胜今生,不可今生胜来生。 ”纵观古今中外能富过三代的家族,往往都不是留有形的恒产给儿孙的家族,而是留无形的“福德”与“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给孩子的家族,因为经过多代的传承与经验的积累,他们深知这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 如果父母能够先去种福田,做善事,从而以自己的善行影响子孙,子孙自是能够学会这种能力,也能从你的培福中受益。 那么培福有哪些方式呢? 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有“三福田”之说。 快速培福的方法既是敬事三福田——敬田、恩田、悲田。 犹如农夫耕田,能有收获;敬事三田,可生福德。 三福田:敬田、恩田、悲田一、报恩福田:父母有养育之恩。 师长有教诲之恩。 若能供养恭敬。 非惟报答其恩。 抑且自然获福。 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 非但成就无量功德。 亦能获其福报。 是名功德福田。 三、贫穷福田:若见贫穷困苦之人。 当起慈愍之心。 以已所有资生等物而给施之。 虽不求报。 则亦自然获福。 是名贫穷福田。 ——《优婆塞戒经》恩田:父母师长,有养育、教诲之恩。 若知恩、感恩、报恩,福德甚大。 这也类似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民间也有句老话叫做“孝顺父母是人生最大的善事”。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养儿方知父母恩”,天下父母对这句话必深有同感。 父母之恩,比山高,比海深。 敬田:于佛法僧三宝,尊崇、供养,能生福德。 经言:“佛为大福田,最胜福田。 ”对于佛法僧三宝能够尊崇、供养,所生的福德非常大的。 有一首偈“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佛是大觉者,佛所说的法,僧众传承的法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正解脱。 《无量寿经》说:“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 天下久久,乃复有佛。 ”悲田:于贫穷悲苦之人,悲愍之、布施之,能生福德。 这个悲田是否容易做到? 其实也不算难。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我们能伸出援手帮一帮,其实这也是培植悲心的一种方式了。 在悲田上耕种,让自己的心更加慈悲与柔软,如若又能常行布施那自是福得倍增。 当然,诵经、做义工、参与慈善,都是培植福报的方式。 《曾国藩家训》中说: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古人语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若不能遵守社会的法律、规则与道德,不能于日常小事中做到惜福、培福,福德会如流沙,随风而散。 培植“福报”在世间的生存中,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福报是有限的,当用完了花光了福报,这时再去积累怕是不太容易。 因为那时的你可能被饥寒所迫,每日为生存而辛苦奔波。 人生在世,最后的一分一毫都不能带走,能够带得走的,只有自身的业力。 而能够留下的,是家族的传承和教给子孙培福的方法。 ▼进入微商城▼ 发布时间:2021-06-01 19:07: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