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一快乐!愿你我永具童真——你所不知道的童真 内容: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每个人都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保有一颗童真的心。 童年童真,指儿童天真的本性,不只儿童有童真,不同年龄段的成人都有一部分人保留着最纯洁的童真,一些老人身上的童真更是让很多人心暖。 你不知道的童真但是你知道吗,童真也是一个佛教专业用语,指受过十戒的沙弥。 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童真,是沙弥别名。 ”童真还是菩萨的别称,音译为“究摩罗浮多”。 凡童子之性,天真烂漫,故云真,若准汉语则当云真童,今准梵语故曰童真。 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楞严经五曰:“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有一个人学佛,学禅宗,学得功夫很深。 有人问他:“你学佛之后有什么变化? ”这人回答说:“我没什么变化,学佛之前我每天做砍柴、做饭、喂马三件事,学佛之后我每天还是砍柴、做饭、喂马。 ”那人又问:“那你学不学佛有什么区别啊? ”这个人回答说:“我学佛以前,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想着喂马,可是学佛之后,我砍柴的时候就想着砍柴,做饭的时候就想着做饭,喂马的时候就想着喂马。 ”王阳明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修身养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顺其自然,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修行。 然而,我们却很难践行“饿来即食,困来即眠。 ”想一想,我们饿了的时候就能吃上饭吗? 有时候饿了吃不上饭,有时候不饿还要去吃,比如赴宴。 即便是吃饭的时候,我们真的是自己在好好吃饭吗? 古人曾说:“食不言,寝不语。 ”而我们现在吃饭时,还要说话,想着应酬。 再说睡觉,你困得时候就能睡觉吗? 是几点睡觉的? 我们现代人大多不按时睡觉,甚至失眠等。 愿你我永具童真其实,佛法讲的就是日常生活,做事要规律,要专一,进一步说就是要“内外不住”。 就是不住心,来去自由。 有一名医生,由于见多了病人离世的痛苦,他也变得非常怕死,于是,他就萌生了学佛这样的想法,以求离苦得乐。 一天,他抽空去拜访大师,表明来意。 大师二话不说,就让他继续回去好好工作。 如此反复三次,医生说道:“刘备都是三顾茅庐就请出了诸葛亮,不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吗? 你为什么不教我佛法? ”大师说道:“我一直都在教你佛法,看来你还是没有认识到。 ”医生反问道:“你何时教我佛法了? ”大师说:“好好工作,对病人负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对生命敬畏,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 你回去好好工作吧,过段时间再来找我。 ”此后,医生果然如约而来,这次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慈悲,他感激地对大师说道:“我现在不再害怕死亡了,已经慢慢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六祖慧能曾说:“一行三昧,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禅就是平常心、平等心,行住坐卧即是修行,不一定非要盘腿而坐才是修行。 入世的事还要做,而且要一心一意地做,以禅定的心来做,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 弘一法师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是要抗日的,要精进,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这是一个过程,必须要完成,要随缘,还要任性。 做人要学会多一点童真,就会多一点幸福。 发布时间:2021-06-01 16:50:13 更新时间:2021-08-15 12:58: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