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让心归于寂静——禅定的修法 内容: 当静下来以后,会感到头脑非常清醒,思考任何事情,灵敏度都非常高。 一分钟视频:一禅小和尚 禅定之喜用脑太多或压力很大的人,若能每天晚上保持几十分钟的静坐,完全可以过滤一天的疲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凡夫人没有定力,心经常散乱于外境、随境而转。 所以,禅修时要通过断除外散乱来断除内散乱,哪怕只是坐禅半个小时,也要关掉手机。 有报道说,平均每人每天看110次手机。 的确,手机让我们的心一直处于动摇之中。 每个人在手机上耗费了大量时间,眼睛和心灵都被手机中的碎片文化占据。 所以,禅修的第一步就是要断绝这些内外散乱。 禅修的甘露妙味佛法中经常用甘露来比喻修行的胜妙境界。 得到这种境界之后,所有的痛苦都会消失,所有的快乐和善法都能获得。 这里,“甘露”是指禅修中生起的妙味。 一旦品味到祂,恐惧、不安、忧郁等负面情绪会全然消失。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无比向往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成佛时,就获得了这种甘露一般的境界。 《方广大庄严经》中云: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得,为谁宣说不能了知彼,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我已经获得了甘露一般的境界,祂有五个特点: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这样的胜妙境界,给别人宣讲他们也不一定明白,所以我还是默然不语而安住于林间吧。 后来,经由梵天、帝释等众生劝请,佛陀才开始转F轮,首先转了第一转四谛法轮。 我们通过禅修认识心的本性,就能获得甘露一般的禅味,而这种禅味远胜于任何世间美味。 修禅定的前行调整身、语、意,将身语意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这样禅定会自然产生,很多世出世间的功德也会自然圆满。 但是身、语、意要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也是很有难度的。 禅定身的要点  (一)身的要点不用说心,就连身体要真正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或姿态,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比如说,毗卢七坐也是很难做到的。 毗卢七坐是常用的一种身姿,大乘和小乘都用这个方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身体姿态方面都是有要求的。 让身体完全放松也是很重要的,若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也没有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禅定很难产生。 即使产生了,有时候也许能入定,但是很容易出现障碍,所以,身体的姿态是很重要的。 有这样的教言: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心自然就平静了。 毗卢七坐仅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 跏趺坐,有全跏趺坐和半跏趺坐,也就是双盘和单盘,若是能双盘是最好的,若是不能双盘也可以单盘。 手结定印,也可以双手扣放在膝盖上。 眼睛看着鼻尖,也可以看着前方的虚空。 类似于这样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这些都是方法,若是真想把心静下来,真想进入禅定,就要这样。 对于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来说,身体的姿态不是很重要,躺着、站着、坐着都可以。 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身体的姿态是很重要的。 要打坐、禅定的时候,有以下几点要求:其一,世间的这些琐事统统都要放下。 打坐、禅修及禅定的过程中,若是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去关窗户、开门、接电话、关煤气等,都是一种障碍。 其二,可以说身语意的善业也要放下,比如说磕头、绕佛、转转经轮、捻念珠等等,也都要放下。 虽然这些都是善事,也是平时都要做的。 但是打坐、禅定的时候,都要放下。 否则会影响心态,心不容易静下来。 其三,通过毗卢七座等方法,让身体完全平静下来,丝毫不动摇。 这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 语的要点层定(二)语的要点语也是很重要的。 其一,不说世间的绮语,是非长短等都要断掉。 其二,打坐、禅修的时候,连念经或念佛都要放下,不念经,不念佛。 其三,念咒有默念的方式,也要放下,什么也不念。 一切语言都要停止、禁止。 意的要点禅定 (三)意的要点主要是不想过去的事情,不想未来的事情,也不能分析现在的事情。 放下一切分别念,心像三岁的小孩子一样,什么也不想,就这样坐着。 其一,我们总有很多世间的分别念,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一会儿想家人,一会儿想孩子,一会儿想工作上的事儿,一会儿想生活上的事儿。 这些分别念都要断掉,这些都是不好的。 其二,比较好的分别念也要断掉。 比如说观佛像,观坛城,观咒轮,这些都是好的分别念,但是坐禅的时候也统统都要断掉。 其三,其他内在的、细微的一些分别念,也要断掉。 比如说要观察的念头,或者要观察的心理状况等,都要断掉。 总之,所有好的与不好的、粗与细的分别念,都要尽量断掉。 让心保持它自己的状态,即很明了,但是也没有动摇。 这种状态并非什么也不知道,一片黑暗。 它的状态(自性)是一种明明了了的,没有分别,没有动摇。 最好有空性的见解。 如《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万法唯心,心也是不可得的,也是空性的。 若是有这样的见解,能安住于这样的状态,这是最好的。 主要是尽量断掉内心的一切分别念。 其实,要彻底断掉那些细微的分别念是非常难的,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才可以。 但是也要尽量去断掉这些分别念,什么也不想也是可以的。 这是身口意的禅修要点。 若是修禅定,身口意三门都要先平静下来,一定要调整好,这是基础。 现在很多人都想获得禅定,但无论是修世间的禅定,还是修出世间的禅定,都要以此为基础。 这些是身口意的一些要点,也可以说都是前行,也需要练很长时间。 一步一步地练身口意的要点。 其实这是一种窍诀,这样比较扎实,也比较稳定。 否则,既不扎实,也不稳定。 就像我们虽然学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道理,但都没有落实,也没有一步一步地实践,这样是不会受益的。 虽然很多人学修的时间都很长了,但是都没有任何境界,也没有产生任何功德。 主要是因为我们虽然都知道,都明白,但是没有去做。 还有的不扎实,实际就是糊弄自己。 具体的方法禅定具体的禅定方法我们的心,其实叫“藏识”,密续里叫“普作王”。 “藏识”就是阿赖耶。 世间出世间的一切,都从这里产生,从这里幻变,其实都是心的一种幻变。 若是你降服了心,一切就都降服了,心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 若是真正明白了,问题都在心里,若想解决问题,也要从心入手。 去驯服心,驯服了心,一切都驯服了。 之所以称它“普作王”,因为世出世间的一切显现,无论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都由它来造作的,从它这里产生的。 之所以称“藏识”,也是因为世出世间一切清净的不清净的显现,都是它的幻化和游舞,所以也叫“阿赖耶”。 它是一切快乐和痛苦的根,快乐由它来造,痛苦也是由它来造。 想要驯服这个心是很难的。 我们的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有时候想安住,想静下来,但静不下来,越想静越静不下来,越想安住就越安不住,起心动念更多,分别念更多。 所以这方面也有很多方法。 虽然它是野马,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抓住它,驯服它,最后它老实了,怎么都行了。 同样,心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驯服它,它就能平静下来。 就像被风刮的沙子,风停了,沙子自然就落地了。 你不要去想好与不好的,不用特意地安住,自然地安住,它就平静了。 若是你直接去观察,直接去特意安住,这样你无法安住,可能分别念会更多。 禅修注意事项禅定禅修的歧途禅修过程中,要避免几个歧途。 第一,禅修时,感觉内心处于光明中——没有任何黑暗、明 发布时间:2021-05-31 21:28:4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