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禁戒谏言是国家的大患 内容: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五十句:【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 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折”就是折损、挫败。 “节”就是志气、气节、操守。 折辱正直之士的气节,扎住敢谏之臣的舌头,大臣们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可是不敢据理力争。 天下人都以进献谏言为禁戒,这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祸患。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九《汉书七》。 这句话提出的背景是,当时的汉成帝把政事委托给大将军王凤,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心正直,因讽刺王凤,被王凤杀了。 群臣之中没有一个人敢公正地说话,这时梅福上书进谏说:“京兆尹王章秉性忠直,敢于当面引证,当廷争辩,所以孝元皇帝提拔了他,用以激励那些尸位素餐之臣,以矫正朝廷的不正之风。 但是到了陛下您手里,却诛杀了他。 不仅如此,还连累到他的妻子儿女,就算憎恶坏人,也应该止于其本人,不应该连累他的家属。 王章并没有反叛之罪,现在却殃及全家,这是挫伤正直之士的气节,扎住敢谏之臣的舌头。 群臣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却没有一个人敢争辩。 天下人以进献忠言为禁戒,是国家最大的忧患。 ”这是梅福在进谏汉成帝时说的一段话。 这段话实际上也道出一个普遍规律。 《群书治要·汉书五》中记载,周初大概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也就有一千八百多个诸侯国的国君。 他们役使民众非常轻微,每年百姓服徭役不超过三日,国君有剩余的财富,国库充实。 但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人民精疲力尽还服不完劳役,财富用尽仍供不上他的需求。 为了供养秦始皇一人的享受,天下的人都很辛苦,仍不能令他满足。 结果“劳疲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无辜死刑者无所告诉”,疲劳的人得不到休息,饥寒交迫的人无衣无食,无辜被判死刑的人无处上告。 人人与他结怨,家家与他结仇,天下就这样败坏。 秦始皇居于灭绝之中,自己却不知道,因为“天下莫敢告也”,天下没有人敢告诉他实情。 天下的人都看到他的过失,都知道他犯的错误,只有他自己看不清楚。 天下的人之所以不敢告诉他实情,是因为他“无养老之义,无辅弼之臣,无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 ”他没有养老的恩义,没有真正辅佐的臣子,没有敢犯颜直谏的士人。 大家都讨好、迎合、谄媚、巴结他。 对于真正有利于他的话,以及忠臣提出的建议,他也不能采纳,并且骄纵恣意地实行诛杀,贬退了批评的人,杀戮了犯颜直谏的人。 臣子们被吓得战战兢兢。 “是以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这些臣子们投其所好,以求能够容身。 比喻他的德行时,就说秦始皇比尧、舜还贤明;称赞他的功劳时,就说秦始皇超过了汤、武。 天下都已经溃败了,也没有人告诉他实情,因为知道对他讲了,他也听不进去。 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导致秦国的灭亡。 发布时间:2021-05-31 12:05: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