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没事要念佛 有事更要念佛! 内容: 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 反正只有好处,没坏处嘛! ”如果上来就要求念五千、一万声,他们大概连一声也不念。 《彻悟禅师语录》有谓: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人未发了生脱死的道心,念一句佛都难得。 末学只是播颗净土种子,至于种子何时发芽,要看各人因缘了。 道友之间就不同了,一切道上会,相互磨砺就不必太多柔软语了,末学通常都是以“死”相逼的。 半年前有一道友专心求开悟,末学劝其修净土,彼不以为然。 彼认定只要开悟,此后就大事已毕,不必求往生。 末学直问:“如果还没等开悟,您今晚就要死,该当怎样? ”彼答:“赶紧念佛。 ”再问:“您有把握今晚不死吗? ”彼无语。 南无阿弥陀佛! 因缘不可思议,该道友现已从弘化社请了印祖文钞,开始念佛了。 世间男女老少都很忙。 忙上学,忙恋爱,忙时尚,忙升职,忙挣钱,忙儿孙,忙电视麻将。 忙来忙去,不外是为养身家,追名利,装体面,遗子孙。 世人不知佛法,瞎忙倒也罢了。 净业行人如果也整天瞎忙,好像有很多事都比念佛重要。 没事才念佛,有事便把念佛撇在一旁,这不是修行,只能叫消遣。 或有人抱存有侥幸,现在享受生活,临终十念也能往生,如此两不耽误。 这只能是自欺,十念非普通十念,是“至心信乐”之十念。 平日懈怠用功,说明留恋娑婆有余,欣求极乐不足,哪有“至心信乐”的味道呢? 信愿已经有问题,想了生脱死往生西方,哪有这般容易!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开示后人:“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 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逆恶之人平时决无修行,临终十念亦得往生。 这是佛慈悲不舍众生,众生一念回光,即蒙佛摄受。 此理实有,此事难求。 地狱现前紧要关头,知畏惧而不昏沉,又恰遇善知识,又一闻即生信发愿,当下便依教奉行。 信愿行三资粮,顷刻具足无缺。 此必是宿世有大善根福德因缘之非常人,绝非人人都可指望。 欲要临终关头正念分明,平日就须将佛号想得熟、念得熟、听得熟。 如此常时熏习,便是护持信愿,便是心行常与佛合。 待到临终,蒙佛接引往生也是春来花放,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事。 往生不可以侥幸得,修行不可以等临终! 无俗事挂心清净念佛固然好,可未必人人都有此福报。 凡夫就是“烦夫”,世人就是事人。 在家人私有私事,公有公事。 寺院僧人也要承担执事,要出坡。 砍柴担水,撞钟添香,洒扫待客,无不是事。 无论在家出家,谁能整日清闲不做一事? 印祖在文钞中开示弟子:“修习净土,随分随力。 岂必屏除万缘,方能修持乎。 ” (文钞三编:《复江有传居士书》)“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 ……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 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 ”(文钞三编:《复智正居士书二》)事情再多,其轻重缓急总有次第。 寺院丛林中,朝暮功课为首要大事,早课未了不吃饭,晚课未了不睡觉,日复一日晨钟暮鼓。 非特殊因缘,无论住持和尚,还是普通清众,都要按时上殿礼拜诵经念佛。 祖师定此规矩,无非是提醒大众从朝至暮,莫忘修道。 事大不过生死,法大不过净土。 母鸡孵卵,须使暖气相续,卵才有生机。 念佛人但能将念佛切挂在心,作事也不碍念佛,佛气不断,往生自可期盼。 即使作须费心思之事,不能专心念佛,事情一过也能立刻回到佛念。 能回头,佛念便未全断,若全断,事后必不能立刻回头。 除非净业已熟,得佛消息预知时至,一般人谁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命终,或明天、或今天、或立刻,临终前未必有时间让我们准备。 死既不能等,念佛也就不能等。 若无事才念佛,那生死大事来了,佛就更难念了。 临终佛号提不起,往生便难保,生死便难了。 今生信佛闻净土法,尚且不了生死,来生境况则险而又险矣! 末学虽根钝无福无慧,不敢忘往生之志。 做不到念念不离佛,也努力将念佛当作每日之首要。 欲要临终清白,平日怎敢泛忽。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发布时间:2021-05-29 01:30: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