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发现父母有错,子女要如何劝谏? 内容: 才能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宋明以后的理学家们有一句话,“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我反对这句话! 天下确有“不是之父母”。 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反问一下,我们样样都对吗? 随时都有做错的可能,也有教错的时候。 但是,身为儿女的,应该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精神,以之来对待父母。 父母有时要宽恕子女,而子女尤其要孝敬、体谅、了解父母,为了孝道,更要设法婉转改变这个“不是”的父母。 这样并不是和父母对立,也不是反叛,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相互的。 ——《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早在周、秦以前,在《易经》的“蛊卦”中,便已隐约指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所以“蛊卦”的“爻辞”上,便有“干父之蛊”“干母之蛊”的观念。 但做父母的,虽然被蛊惑而有“不是”的事,但在子女的立场来说,仍然需要以最大的“爱”心而为父母斡旋过错。 所以孔子也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但是后世以讹传讹,或语焉不详,便把“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观念,变成了铁定如律令的诫条。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东方出版社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现在又讲到孝道中仁的范围,他说对于父母的过错必须“几谏”。 什么叫“几谏”呢? 我们好几次提到孔家店被打倒,都由孔家店的店员搞错了观念而出的毛病。 宋儒以后论道学,便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名训出现。 因此“五四运动”要打倒孔家店时,这些也成为罪状的重点。 其实孔子思想并不是这样的,天下也有不是的父母,父母不一定完全对,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不对的地方,就要尽力地劝阻。 “见志不从”就是说父母不听劝导的话,那么就“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只好跟在后面大叫、大哭、大闹,因为你是我父母,你要犯法,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不对的。 你是我的父母,我明知道跟去了这条命可能送掉,因为我是你的儿子,只好为你送命,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 这种孝道的精神,也并不是说父母一定会不对,只是说如有不对的地方,要温和地劝导,即使反抗也要有个限度。 总之,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把道理明白地告诉他,可是自己是父母所生的,所养育的,必要时只好为父母牺牲,就是这个原则。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我们孝敬父母是当然的事,但如果发现父母的事情有错,你不去劝谏他,也就是不仁。 所以应当好好地、婉转地、不断地劝谏他。 父母实在不肯听从的话,就只好尊敬他,不违背他的意思,虽然自己受劳受苦,也只好受之而无怨,宁可任冤到底。 如果事先不劝谏,或者任劳而有怨恨之意,那就要不得,也就是不仁了。 还有一层,“几谏”的“几”字,又通“机”字。 机者,机会也,机微也。 换言之,在发现父母有可能做错的动机时,就要找机会来劝谏他才对。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东方出版社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人生难题问南师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日 发布时间:2021-05-28 14:56: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