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结夏安居 | 生活要有仪式感,学佛更要有仪式感 内容: 结夏  安居佛陀订立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为夏安居之期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 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 四月十五这一天,划定区域作为活动范围,称为“结界”。 界有小界、中界和大界,除父母、师长、三宝之事,所行不得出金刚圈外。 结界禁足,放下万缘,这是安心修行的基础。 作为我们在寺院修行来说,这样一个行为也有种种含义在其中:一是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所住是有一个内界的相和外界的相;同时也是在昭告护法龙天,这是我们安居修行之处,也是一种结界;再者也是诸佛菩萨集中的于我们所安住处赐予加持。 还有一个,当我们这样去实践的时候,释迦佛陀教下每一年如是作法的时候,就是相应于佛陀、相应于佛法、相应于贤圣僧、相应于十方僧团。 所以今天我们集众做圆满的这样一种结界、踩界。 FORIQINGLIANGBAO佛 教 仪 轨  庄 严 的 仪 式 感当这种仪式具足高度智慧的时候. .. 有时候仪式感很重要,特别是当这种仪式还具足了高度的智慧、凝聚了高度的功德和愿力的时候。 社会上有一句话叫“重要的话要说三遍”,这在佛教的仪式感里我们就能体验出来。 比如为什么拜佛的时候通常要拜三拜? 为什么有些仪轨的文字要念三遍? 真的很重要,甚至每一遍的速度都不一样。 第一遍用唱的方式,速度很慢,很殷切、诚恳;第二遍速度略略提升;第三遍就很快,叫“白”。 它就有这样的一个变化。 佛弟子从三皈依到受五戒,乃至受三坛大戒,仪轨是很重要的,它能令我们感受到一种仪式感。 僧众踩界识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FORIQINGLIANGBAO比如社会上的结婚仪式,本来爸爸妈妈跟女儿一起生活,但是当女儿的结婚仪式一举行的时候,父母亲马上就觉得不一样了,那种生离的痛苦就会生起来,觉得女儿从此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变化,一点也不缺,你女儿还是你女儿,但是这种仪式感就会让父母受不了。 我们做佛弟子也是这样,拜过师父跟没拜过师父就不一样,拜过师父的就是佛弟子了,没拜过师父的充其量就是香客。 我们出家也是这样,人还是这个人,但是经过剃度仪式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出家人了。 受大戒的时候也是这样,经过那一个月的仪式感,身心灵的洗涤,那就不一样了。 FORIQINGLIANGBAO佛教文化早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 现在人们也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我们学佛的人就有很庄严的仪式感,特别是以佛宝、法宝、僧宝为皈依的时候,因为佛陀证得了三藐三菩提,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已经超越了生老病死,所以佛陀的生命已经没有障碍了,祂就可以超时空收我们做徒弟,就是这个原理。 既然我们能超时空做佛陀的徒弟,那这个超时空本身就已经代表了我们可以超越肉体的生老病死。 所以我们通过皈依仪轨,跟佛陀建立了这种关系,就会带领我们也超越生老病死,所以学佛叫“了生脱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1-05-27 00:04: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