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袁隆平院士从跌倒到去世仅2个多月!为什么它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 内容: 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回顾此前的公开消息,我们发现袁老身体其实一直不错,尽管已经90+高龄,仍十分活跃,不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那么一向硬朗的袁隆平院士,为什么会突然间住院,并突然逝世呢? 据袁隆平保健医生透露,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 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 5月22日,因多器官功能衰竭,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年纪大了,最怕的就是摔跤跌倒,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跌倒的潜在威胁,不亚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作,甚至很可能夺去生命! 由于地面潮湿,以及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浴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高危地点。 之前,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64岁的马未都先生,也不慎在浴室摔倒了! 在养伤期间,他说他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撕心裂肺地疼痛。 马未都悲痛之余,「摔倒」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老年人跌一跤就会致命呢? 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65岁以上老人发生跌倒,每年30余万人因跌倒致死。 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老人跌倒,其中40%~70%的跌倒伤害需要医治。 摔跤也会害死人! 中老年人一旦骨折,死亡率可能高达50%! 下面这些安全误区很要命! 误区一:老人摔倒急忙扶以为“拍拍灰”就没事儿了年轻人屁股着地摔倒,站起来拍拍灰就没事了,但老年人很有可能因此骨折,而有的老年人因为感觉迟钝并不能立刻意识到疼痛和骨折,匆忙起身可能加重损伤。 所以,老人摔倒后,自己千万不要“拍拍灰”就站起来,好心人看到老人摔倒,也不要下意识地把老人扶起来,应该:1、首先评估受伤情况,保持镇静,几分钟内不要有任何动作,避免造成更多伤害。 判断自己是否受伤,可缓慢移动手脚、手臂和腿,感受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 2、如果没有受伤:缓慢爬起从头部开始转动,自上而下,觉得累就休息一会,直到转为爬行姿势(图1);手部缓慢发力,用膝盖撑地,爬向一个坚固的椅子或家具(图2);不要着急,感觉累就休息一下;把手放在椅子上,一次一只手(图3);用椅子支撑自己,小腿抬起垂直于地面,脚平放在地上,另一条腿保持跪姿(图4);双臂和双腿发力,慢慢起身站立,转身(图5);坐在椅子上,在做其他事之前,先坐下来喘几分钟气(图6)。 摔倒后整个起身自救的过程,就像出生后从卧到翻身、爬行、坐起、站立的过程,似生命的初始,只是整个过程要慢一点。 再次提醒! 滑倒先检查伤势,不要贸然爬起。 感觉剧烈腰痛时,千万不要乱动,因为腰椎骨折后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加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 此时应尽快呼救,救人者也不能随意背抱伤者,应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或拨打120,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 误区二选择保守治疗而不是手术有一种骨折被称为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人髋部骨折,这种骨折最为凶险。 每年,有不少老人因为选择所谓的保守治疗而最终死于并发症。 髋部,也就是联结大腿和臀部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上半身的“承重墙”,一旦这里骨折,就无法站立和行走,甚至连坐起来、翻身都很困难。 髋部骨折很少直接导致人死亡,它的凶险体现在后面的治疗中。 很多人对于见血的手术治疗有天然的抵触心理,特别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会担心身体承受不住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 但实际上,不做手术保守治疗,死亡风险远高于手术。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髋部骨折的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期间哪怕是翻身都会产生剧烈的疼痛,这样就容易导致4种可怕的并发症,成为老人活下去的阻碍。 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无法翻身就很难排出肺里面的痰,时间长了这些堆积的痰会引发肺部感染,进而导致全身的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后,排便排尿也得在床上进行,因此很难保持私处卫生,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长期感染可能会诱发菌血症要了患者的性命。 血栓: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肌肉萎缩,使得血液流速变慢,再加上很多老人患有三高,就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如果这些血栓不小心跑到心脏、肺或者大脑里,那就有致命的危险了。 褥疮:长期卧床会造成褥疮,别看褥疮一开始只有很小一块,但如果不细心照顾往往难以愈合,等越来越大时就容易因为创面感染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保守治疗髋部骨折需要卧床长达2-3个月的时间,治疗的效果还常常不尽如人意,不少患者会畸形愈合或是不愈合。 而如果是手术治疗,有经验的医生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术后一两周的时间老人就能下地活动,避免了凶险的并发症。 所以,如果在老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尽量用手术治疗代替保守治疗。 误区三:摔倒姿势错误,加重伤害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此外,摔倒后的保护机制的减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下图是常见的错误摔倒姿势:老年人遭受髋部骨折时没有向前的动力,缺少上肢缓冲保护机制,通常直接摔到髋部。 但正确的姿势是用双手撑地,缓冲摔倒的影响↓↓摔倒时用手撑地,损伤的往往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 优势:手臂骨折在护理上不需要卧床,康复训练容易做,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近年来,荷兰正在推广一项课程,教老人如何正确地摔倒。 中国老人也要可以训练下意识摔倒的反应,用正确的姿势将伤害降到最低。 ↑ 荷兰正在推广一项课程,教老人正确地摔倒,中国老人也要注意误区四:忽视6个易摔倒的关键时刻1、起夜时起夜时的血压变化造成脑供血不足,造成短时间头晕,而夜间光线昏暗,老人视力差,再加上半夜头脑不清醒,极易摔伤。 建议• 最好在老人手边安置一个夜灯,起夜时先坐一会,等适应照明亮度后再起步;• 将房间过道的杂物清除,有条件的话,卫生间最好装个扶手、铺个防滑垫。 2、洗澡时夏日洗澡频率增加,浴室湿滑,老人行动力下降,如果浴室空间较小,再加上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摔倒。 建议• 注意在浴室铺设防滑瓷砖、防滑垫等;•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不宜太长,浴室门不要反锁;• 可以带个防滑小板凳,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摔倒。 3、坐扶梯时年纪大有时肢体会不听使唤,乘扶梯时掌握不好节奏,即使扶着扶手,也可能站立不稳。 建议• 尽量选择乘直梯,如果只能选扶梯,应保持双脚等肩、分开站立的姿势,抓紧扶手。 • 去超市购物时,尽量不要使用购物车,免去推车乘扶梯带来的风险。 4、上下车时长时间站立、排队,再加上公交车进站时突然快速移动,人群拥挤,极易摔倒。 建议• 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乘车,最好可以有家人陪伴共同出行;• 等候时不要一直坐着或站着,可在原地多活动活动关节;• 腿脚不灵活的,外出最好随身拿一根带板凳的折叠拐杖。 5、起床时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血压、血糖等指标可能不稳定,易令人产生头晕、头痛、眼花、胸闷等症状。 建议睁眼后先在床上躺一会,然后慢慢起身、放缓节奏,伸个懒腰,这样可防止脑缺血引起的摔倒。 6、接电话时很多老人一听到电话铃响或震动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急着去接听,忽略了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建议• 听到电话铃响时,别急着去接听,不妨选择较为缓和的音乐作为铃声,时刻提醒自己要“慢起、慢站、慢走”。 误区五:以为居家生活就很安全不知道还有这些安全隐患楼道通道:确保无障碍问题①楼道/楼梯上是否有纸盒、鞋子等杂物? 不要在楼道口、门口堆放东西。 问题②楼梯是否有破裂或者不平? 要修好破损的楼梯。 问题③楼梯处是否有电灯? 安装明亮的楼梯照明灯,有容易触及的楼梯灯开关。 问题④楼梯扶手是否松动? 是否只有一侧有扶手? 加固松动的扶手,确保走路靠着有扶手的一侧。 家中通道:保持通畅问题①地毯或地垫是否平整、不容易滑动? 使用平整、防滑、无破损的地毯/地垫。 问题②过道上有堆放杂物吗? 要清理过道上的杂物,保持过道整洁。 问题③养宠物的家庭,是否做好相应的保护/提醒措施? 家中若有宠物,可考虑给宠物戴上响铃。 问题④进门如需换鞋,鞋柜旁是否有供换鞋时使用的座椅? 发布时间:2021-05-26 18:08: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