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郭继承:学习中国文化,为什么南怀瑾先生对我的影响最深?【视频】 内容: 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3周年,也是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人类命运再审视的一年。 南怀瑾先生曾多次在其讲座和著作中提到对未来世界局势乃至文化发展的关心,寄托了对当下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焕发中华文明生机的殷勤付嘱。 为了继承南怀瑾先生提倡的“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读书情怀,5月22日于珠海市德瀚大酒店举办的“说不尽的南怀瑾”公益讲座,将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教授做主题分享。 郭继承先生曾说,学习传统文化,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是南怀瑾先生。 他认为南师的书就像一个解剖刀,借此可以打开经典的奥秘,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不朽价值,进而向整个人类的优秀文明去学习。 本次讲座属于公益性质,可以通过线下报名和线上直播两种方式参与,活动具体信息可见文末,欢迎各位读者分享转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郭继承先生谈南师的教化尊敬的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敦众文化的一些老师,还有同仁们一起来商量找这么一个机会,专门抽出时间来向我们的南师表示敬意。 敦众文化主要是以弘扬和传承南师的智慧和精神当做自己的主旨。 我今天也是非常高兴给大家一块来做一点汇报,做一点交流。 我交流的题目,我想是借用南师的一首诗,年轻时他发的一个大愿,他说“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借这个题目,我想特别去表达我对南先生的敬意和景仰。 我从学习中国文化以来,我也在很多场合讲,如果要问,说哪一个人对我影响最大? 在这一方面南师对我来讲应该是首屈一指,对我来讲可谓是法乳深恩。 我在任何一个场合也是这么说,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人,我们都要去表示敬意,去感恩。 南师他的书以及他对整个中国文化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这种格局、见识,包括他修证的境界,方方面面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 这一点我觉得这是我心里的话,所以我今天特别珍惜这么一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南师是怎么结缘的,以及我从南师那里学了什么,怎么样去看待南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地位。 当然了我谈的只是我的一点看法,哪里不合适我也希望同仁们去批评、指教,这一点我都非常欢迎。 彻夜阅读《楞严大义今释》的珍贵经历首先我想先从我和南先生的缘分说起。 我了解到南先生的思想,源于2007年我和同学的一次结伴而行。 2007年的4月份,当时我在北师大读博士,那一年我要毕业了,我的博士(研究方向)主要是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 4月份这个论文已经初稿结束,我的同学跟我联系,他说他们要去河北柏林禅寺看一看,而且告诉我说你必须得去。 我当时没有在市里,而是在昌平,有三四十公里的距离,其实我内心里不是说很想去,因为去一趟市里,当时觉得有点麻烦,但是我这个同学告诉我说你必须来,你不来我们不去,我们就等着你。 这样它就逼迫着我必须从昌平出发了…我到了柏林禅寺之后就在墙上就看了一个字,上面写着叫“平常心是道”。 看到这个以后我就在想,因为在我们接受的教育里边,一定是要带着拓疆万里的雄心,孟子讲“吾善养浩然之气”,孔子的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儒家的东西他有一个大丈夫一肩担起、舍生忘死的精神。 但是看了平常心是道,觉得跟儒家的那些东西不太一致。 这个时候一个疑问就来了,然后带着这个疑问围着柏林禅寺转的时候,就遇到了知客僧。 当时我有问他,我说我们做人怎么平常呢? 为什么不要带着拓疆万里的雄心去做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去造福我们的民众? 怎么就平常心是道? 我就提这个问题,实际内心里面特别需要回答。 当时听了以后我记得很清楚,他就笑一笑,他就告诉我,你还是读点书,就读点中国文化的书。 我当时不以为然,但是我事后回忆起来,他是很智慧的,因为平常心是道,它其实涉及到整个传统里面非常核心的东西,你如果说没有相当的基础,他也没法跟你说,如果绕嘴舌去说,这就是孔子讲的“言不必多,言必有中”,这言不必就是你没有契理契机,因为我不具备接受的程度,所以人家告诉我你还是读点书。 后来我问别人,我说我要了解传统的话,读谁的书?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就推荐南先生的书。 然后我就网上订了一本书,这本书叫《楞严大义今释》。 我给大家报告,这是我接触南先生真正读的第一本书,大家知道这是南先生对《楞严经》的解读,当然《楞严经》很多学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了,不读《华严经》不知佛之富贵,不读《楞严》不知佛之大智。 我当时其实并不大知道这些,因为我们是在学习哲学,哲学的读书跟别人还不一样,我们有非常强烈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凡是经不起我们质疑和批判的东西,我们很少接受。 那天晚上大概21点多,吃完饭收拾收拾,我就开始读这本书。 这一看就看进去了。 后来等着从这个状态里边回过神来,一看天有点发亮了,天色由深蓝变浅蓝。 我当时说这是怎么回事? 一看表4点多,大家知道北京时间4点多的时候太阳就起来了,那个天是由深蓝变浅,蓝就是太阳要出来的状态。 注意这是21:00~4:00,我看了多少? 给大家报告,那本书大概看了其中的将近一半,可是这一半不要紧,朋友们,这一下子他把我整个的学术视野和对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的看法一下子给颠覆了一下。 佛陀在那里面讲什么叫常住真心,我们老说本来面目,这是什么? 是本来面目。 他有铁一样的逻辑,一环紧扣一环,真正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这些东西就是它真正一层一层的用铁一样的逻辑,引导你去领悟。 《楞严经》可以这么说,它的逻辑一环紧扣一环,没有什么类似于宗教的一些东西,痕迹几乎没有,让你知道你真正的人的本来的东西是什么? 它的路径是什么? 讲清楚了。 南师的书就像一个解剖刀,借此可以发现很多经典的奥秘我给朋友们说这对我可谓真的是平地一声雷,我一下子就知道,中国文化和西方哲学史上,历代的这些所谓走在最前列的人,他在求什么? 西方人从亚里士多德之后,他其实在讲形而上,我们讲形而上学,大家知道在《易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究竟我们万事万物、山河日月,本体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西方哲学从泰利士开始,到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黑格尔,他们西方人是也在追这个东西,那么我们中国人从《易经》开始,老庄孔孟,我们历代的圣贤其实也追,但是如果没有《楞严大义今释》这一本书,他追的这个东西是什么? 他追的这个东西它的路径是什么? 其实我是没有一个评价的坐标的。 看了这一本书以后,坐标就有了。 坐标一有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比如说你是1米7,你是1米78,你是1米80,这个时候就看得清楚了,这个时候就更能理解《金刚经》这句话,他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我们通向这样一个所谓的常住真心,或者说世界的究竟和宇宙人生的究竟,在追求的路上,这个时候比如说有人已经走了2公里,有人已经走了10公里,有人走了20公里,实际走在路上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贤圣,因为这个是人间的正道,但是他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为什么我那么感谢南先生,他的书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所以我经常说立功、立德、立言,这是我们《左传》里面讲三不朽。 所以一个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立言,你立言之后你才能让无数见不到你的人,更好的去从中接受到启迪。 我是没有见过南先生,但是南先生的书他撞开了我的一扇大门,这一扇大门是什么? 就是怎么样去认识中国文化的不朽的价值。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事业格局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什么? 我们怎么样去向整个人类的优秀文明去学习,然后去重建我们这个民族的辉煌。 在这一点上,南先生实际上给了我极大的启迪,而有了南先生的思想对我的影响,我再读其他书的时候,我应该说也找到了一个解剖刀,有了解剖刀就可以把这个看起来铜墙铁壁一样的很多经典的书,你比如《易经》《道德经》,包括康德的书等等,这样的话就找到了一个解剖刀把它给切开,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 有了这样一个体会以后,我觉得我再看柏林禅寺里边“平常心是道”,一下子就能初步的理解它什么意思。 平常心,是把你整个外在的杂染给去掉以后,呈现的常住真心。 这个心你看,“平”,我们的一般人哪有什么“平”? 我们一般的人念头起的波澜,都是随时的起灭,就像大海的泡沫一样,我们的心性朋友们你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真是念念之间都是念头的这些波动。 平常,实际上是一个能够把握自己的那个念头,一个人的常住真心呈现之后的状态。 在整个世界来到他面前的时候,真是朗朗大千,在里边森罗万象…. .. 那个时候就平常心是道,到那个状态里面我们就更好理解孔子的话,“从心所欲不逾距”,因为心和道是一体的,我们称为叫心与道同,心和道同。 他念念所发出的东西都是和道是一个东西。 当然我只是耍嘴皮子给大家介绍一下,但是我因为南先生的这一本《楞严大义今释》,我有一个词儿叫涣然冰消,一下子多年在学习中国文化,学习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的很多疑团,化解掉了。 我就有了一个方法,从那以后我再讲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就能不仅是看到它表象的东西,还能从表象看到后面那个东西,这个应该说是对我来讲作用巨大。 所以我对南先生的理解,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真正把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精髓理解透了而且证到的一个人。 当然我可能连南师的万分之一也没有领会到,但是这一点东西给我的冲击和影响都是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一定要很诚恳的来面对这一生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带来影响的人,要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知道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德性或者自己的修为从哪里来。 我觉得人这一生应该有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一个所谓的良知在,所以我在这个场合特别要向南先生表示敬意。 南怀瑾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南先生的贡献,我们需要去整理。 当然我总结的可能连南先生贡献的千分之一也不到,但是我自己有个看法。 我觉得,南先生的贡献,第一,在整个近代中国山穷水尽的时候,很多知识分子都怀疑我们这个民族的时候,南先生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不朽价值。 在一个纷乱的时代,坚守了一个文化学者的立场。 他是一个真正文化的觉悟者,他知道我们文化中尽管有很多污垢,但是那个闪亮亮的中华民族人类文明永恒价值的智慧,南先生证到了。 他一生在做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学者。 第二,南先生言传身教,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言传身教,激励了无数他身边的人。 像我这样,我并没有见过他,但并不影响我对南先生的尊重。 就像我也没见过孔子,没见过我们历代的老庄孔孟等圣贤,但是这些人在我心里面,见与不见不影响我作为后世子孙对他们敬重和礼敬。 所以说他的言传身教为后世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打下了基础。 你看南先生的书立功立德立言,他影响了无数人,而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我想,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受过先生影响的人,用他的思想和智慧去造福社会,我想这就是千手千眼,大家各自去努力。 第三,南先生影响、感动、感召了无数人,走到了自觉传承中国文化事业中来,形成了中国文化振兴的涛涛江河。 南先生这样一个火炬,照亮了无数人,无数的人将薪火相传。 这样就有无数的火把,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去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和担当传承下去。 所以我想说,南先生的这把火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能照亮历史。 第四,最重要的,我们理解南先生的一生,他活成了一种精神,贡献给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什么? 就是张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南先生一生无我,把小我放下,为大众去打拼,为文脉和道统的接续去打拼,为我们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的慧命,可谓呕心沥血。 南先生的心,真是日月可鉴。 他的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境界,一生为文化传承和弘扬做贡献的赤子之心,南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宝库里面贡献了自己的财富。 南先生的精神,我们要去弘扬。 做人不能求全责备,网上对南先生也有批评,说南先生讲课的某些史料不清楚,引用不准确,这些东西我想也难免,所以我的看法,我们对南先生重点是从精神层面理解他,从他的愿力去理解他,从他这一辈子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将小我融入大我,为民族做贡献的历程中去理解他,重点学习他的精神和智慧。 再来,我想谈一下我们对南先生最好的纪念是什么。 就是学习先生的精神,继承先生的事业,振兴中华,发展中国文化,造福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 当然,五千多年中国文化的遗产,怎么样去继承,怎么样去清理和拯救,我们不要保守,中国文化好,其他民族文化的优势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有融汇人类其他文明优势为我所用的自觉和胸怀。 在今天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汇聚各种力量,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回应和解决当下人类社会的各种挑战和积弊,等等。 每一代人在他的坐标点上,完成他的使命。 最后我想谈一点,文化是要为国运护航的,文化是要造福人民的,不然文化的价值就是打折扣或没有的。 所以我们思考文化问题,发展文化事业的时候,要有一个基本的尺度,那就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文化就要回应什么,否则,文化就失去了该有的作用。 在今天,如何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如何为人类的和平安宁提供中国智慧? 而且,朋友们,我特别提一点,如果我们实现了民族复兴,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知道我们民族有万千的毛病、万千的问题,永远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民族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永远敞开胸怀,倾听批评,这样才能在复兴之后行稳致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南怀瑾先生敦众文化”。 2021珠海公益讲座“说不尽的南怀瑾——之实业报国与家国情怀”公益讲座感悟南怀瑾先生心系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从传统经典中坚定文化自信,是一场立意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1. 5. 22 星期六下午 侠骨柔情天付予 临风玉树立中衢 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致南怀瑾先生 发布时间:2021-05-21 18:40:0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