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有求皆苦,无欲则刚——谁能不落入欲望的牢笼? 内容: 才能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一个人要做到历史上所标榜忠臣孝子的标准,必须以学问道德,慢慢修养而来,人性生来并非如此良善。 因为自己思想学识认识够了,由礼义的教育下来,能对自己的欲望有所节制,才做得到。 假使不在后天上用礼义教育节制,任由人性自然地发展,就像流水一样飘荡、放浪,欲望永远无穷。 如此欲望无穷,又怎么能够吃苦过日子,安于淡泊,做到绝对贞洁,一切为公,一切方正,尤其在钱财方面,临财不苟取,完全合于义礼呢? 所以《礼记》上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这八个字把政治、教育、社会,乃至个人的修养都讲完了。 教育并不是否认欲望,而在于如何设法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志”是情感与思想的综合,人的情绪不可以自满,人得意到极点,就很危险。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东方出版社中国文化《礼记·曲礼》上有几句话:“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所以人家问我,本来我们的科学很发达,为什么到了魏晋的时代,把科学停止不准发展呢? 我说,那个时候他们的思想是对的。 中国文化道家的思想,认为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的欲望越提高,那就越不可收拾了。 物质文明发展到越高,人类的欲望跟着越提高,越乱,所以,中国魏晋避开这个。 以现在来说,认为这是古人的错,古人没有错啊! 现在还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我常常说,科学的发明,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带来更多的痛苦! 所以刚才张教授提出来,“养心莫善于寡欲”,天主教、佛教等等宗教是禁欲的。 儒家同伊斯兰教是主张寡欲的,尽量减少,省吃俭用一点,叫做寡欲。 完全禁欲做不到,普通人只好来个寡欲。 孟子说的寡欲,就是广义的,宏观的讲寡欲,是少欲,把欲望清净一点,少一点,节省一点用,那就对了,那这个人已经有相当的修养与道德了。 孟子说能够做到寡欲的人,“虽有不存焉者”,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达到那个“大而化之”的包容境界,但是已经很好了。 ——《南怀瑾讲演录》东方出版社《礼记》中的《乐记》,曾有记载:“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曲礼》说:“欲不可从。 ”都很明显地说出人欲的动向,而认为它是可怕的,是不可放纵的。 至于孔子本人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他并非直接认为人欲便是人性本有的正当行为,而只是说明人之所以为人,便自然而然地会有饮食和男女等基本的人欲,所以他又说:“何谓人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由于人性有这些基本的情和欲,可能趋向于自害害人,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必须要注重人文的教化,于是制礼以防患未然,作乐以调整性情。 “三礼”的精神即由此而订定,《春秋》的大义也由此而建立,为求还于天性之初的礼、乐之教,也由此而出发。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东方出版社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人生难题问南师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日 发布时间:2021-05-17 00:35:4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