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憨山大师在五台山时,梦见文殊菩萨的一个特殊梦境 内容: 菩萨无念而彻知,法空无相无戏论不以二慧寻菩提,瑜伽者勤胜般若《大智度论》中说:若有念,即是有相著处。 是故说诸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亦无念。 有念和无念的差别:有念头,违缘、痛苦等就会出现。 若进入无念的境界,清净,不清净等,就不会有。 所以皆应了知,所谓的清净与染污就是我们的分别心。 在藏密中,为了断除染净的分别,专门有窍诀性的修法,比如很多瑜伽都要求不分别染净。 发源于汉传佛教的日本禅宗也有断除染净的修法。 下面就讲一则相关公案:有一位叫文道的法师,他做云游僧到处参访时,听说慧熏禅师道风很不错、境界很高,便越过千山万水去寻找。 一天傍晚,他到达了禅师所住的山洞,他说:久仰禅师高名,末学非常希求禅法,希望禅师能传授禅宗的甚深境界。 慧熏禅师说:算了吧! 但现在太晚了,你就住在我这里。 文道法师也同意了,晚上就住在他的山洞里。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时,慧熏禅师早把粥做好了等着他醒来。 吃早餐时,因为慧熏禅师经常一个人住,没有多余的碗,便把山洞口的骷髅(指头盖骨,藏地称托巴)捡来盛粥给他吃。 文道禅师分别心很重,觉得:人的头骨这么脏,怎么能用它直接吃饭呢? 正在犹豫时,禅师严厉地呵责他:你不是真正的法器,还有染净等分别心。 ▲的确,如果是好弟子,他会很爽快地把托巴里的稀饭喝下去。 在藏地,有些修行人经常到尸陀林拿头盖骨吃饭,但有些人分别很重,说这种做法不好。 其实好和不好就是分别心,若泯灭了分别,好坏就不会有。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在《梦游集》中讲过自己住在五台山时的一个梦境:一位僧人前来报告说:文殊菩萨在此北台顶设置浴室,请你去洗澡。 于是大师跟着他到了北台顶,到后就进入一座充满香气的广大殿堂,随后梵僧(即印度的僧人)将他带领到了浴室。 他解开衣服,准备入池沐浴时,看到池中有一个人正在洗澡,定睛一看是个女人。 当下他就产生了分别念:我是一个和尚,怎么能跟女人一起洗澡? 并打算不入池。 这个时候,里面的人露出身体,才知不是女人是男人。 然后他们共同洗澡,从头到脚(包括五脏)全部洗得干干净净,内外洞然透明。 这时,出现一位梵僧手擎半边像剖开的西瓜一样的骷髅让他喝水,一看脑髓淋漓,他便心生厌恶而不愿意喝。 梵僧说:你怎么不喝? 这个很干净啦! 随后就用手指抠出来吃得津津有味。 结果梵僧把脑浆全部吃光了,只剩下血水。 接着便让他喝,他喝下后,觉得像饮了甘露一样,法喜充满,身心舒泰。 喝完后,那位印度僧人为他擦澡,大拍一掌后,大师就从梦中醒过来了。 从此之后他就通达了染净无二,很多境界也与以前完全不相同。 但对凡夫人来讲,虽然口头上会说,但在真正遇到清净与不清净的考验时,没有修行境界就会产生执著。 但是,以对二边的执著去寻找菩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 所以要了知,在万法的本体上净与不净都没有,只不过以分别念执著后,才逐渐形成了干净与不干净、高尚与不高尚等二边之法。 当然,这是从最高层次来讲的。 若从世间名言来讲,肯定要分清净与不清净以及高低、前后、左右等,否则整个世界就乱套了。 而这也是月称论师在名言中,承许有真世俗和倒世俗的原因。 在真正希求菩提时,要懂得本颂所讲的道理。 当然,无念乃禅宗最高境界的原因也在于此。 佛陀在《大宝积经》里也讲:“二边清净已,魔所不得便。 ”如果有无、是非等二边的执著全部已经清净,那即使成千上万魔军来到你面前,也不可能有机可乘,因为已经没有执著了。 如果有执著,在遇到外缘时就会担心、害怕。 虽然外境没有,但因分别念所致,魔障也会出现。 如果我们认识了心的本体,或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就能了知一切都是清净的,或一切皆不存在,那在这样的境界中就不会有如此现象。 文字摘自:《般若摄颂》讲解 发布时间:2021-05-15 00:25:2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