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冲孩子发火,会破坏孩子灵性!不发又憋得难受?那请这样做 内容: 无论生活给了你怎样的磨砺,在孩子面前,请控制你的脾气。 你越从容,孩子越灵秀,家庭越幸福,人生才更顺遂。 - 1 -  对孩子发火破坏孩子灵性父母请注意:不要对小孩随便发脾气。 你用脾气管孩子,会破坏孩子的灵性,如同在孩子的头上加了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 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就变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头痛病,也会让孩子惧怕父母远离父母,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孩子灵性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好奇心消失了,创造力消失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消失了。 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 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 君子反求诸己,只有改变自己的性格,孩子才会被你改变。 “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 ”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 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帅,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孩子。 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帮助孩子打开性灵的宝藏。 同时,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大家应该警醒,不要看轻日常的小小烦恼脾气。 人到中年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烦恼,以及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会冲父母发脾气,家庭的和睦欢乐就没有了。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孩子有问题,那根源一定在原件(父母)身上! 如果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我们对他批评过多;如果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我们总是挑剔他;如果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我们对他有敌意和强制;如果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如果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如果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我们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如果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我们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如果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我们的轻视和打击;如果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我们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 2 -  偶尔发脾气应对有妙招有时候孩子太调皮,实在不能不让人生气发火,火总是憋着也不是办法啊。 于是发火不能,不发火也不能,内心纠结得很! 不过,父母是人,不是神,所以会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让我们永远不发火,永远温和且坚定,永远冷静不失态? 那做一场父母,是不是也太委屈了? !其实,育儿方法永远都是供我们自我提升作参考用的,而非绝对化的条条框框。 说白了,父母是有权愤怒的。 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愤怒与快乐对人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忍不住发火,请这样做:首先,接受生气的事实,不必内疚,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其次,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比如你对孩子的担心。 比如说:我生气是因为我担心你;而不是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让人头疼! 不要翻旧账、给孩子贴标签,或是口无遮拦地指责。 最后,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孩子如何做会更好。 这样可以明确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避免“闯祸”,或者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上述3步你发火当下没有做到,请在意识到不妥、感到内疚的当下(最好在同一天内),去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发火的原因(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我爱你,只是不喜欢你的错误行为);为你的情绪失控说对不起(只是为情绪失控说对不起,不能为此想要弥补孩子,而放弃之前自己在坚持的原则,否则功亏一篑);最后跟孩子再次讨论引起你发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对孩子的期待,并就某件事定个规则,做个约定等。 跟孩子说对不起不丢人,它是愈合孩子内心伤口的良药。 当然,说对不起之后,等孩子情绪稳定了,还要记得冷静客观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下一次应该怎么做。 最后,冲孩子发火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没完没了。 请至少只在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责骂,而不是永远唠叨、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 能够控制情绪是人成熟的标志,是人一生学习的课题。 父母在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过程中,自己也同样成长了,这是多好的机会! 所以,不要内疚,要成长! - 3 -  慢养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孩子罗宾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既不是我们梦想的终结者,也不是我们欲望的开创者。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我们细腻的呵护。 慢养,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孩子。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 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 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 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 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此文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妈们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其实,他们忘记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而作为家长,只需要陪着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宝宝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地唤醒孩子内心本自具足的爱和智慧。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给予孩子慢慢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过程。 所以,父母要让自己和孩子都错失了很多人生的美丽风景,让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了相互折磨的时间,你觉得孩子让你操心,孩子觉得你们让他烦心。 每一种生物的成长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规律,尤其面对人,这种复杂的生物,他既有成长的共性问题的存在,也有其个性问题。 无论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相应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时也会及时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家长们,别让你家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进入微商城▼ 发布时间:2021-05-12 18:18: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