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老师:我常说“西医救命,中医治病”,各有长处不可偏颇 内容: 近世科学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达,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可是维护人类生存安全,与生活幸福的技能与学术,却未能随科学的进步而并驾齐驱。 如救世救人的医学发展,远不如科学武器残害人类的快速与急烈。 尤其在中国,自本世纪开始,受欧风美雨的袭击,本来造福东方人类社会达三千年之久的中国医学,因国人由心理的自卑而失去其自信,对它产生了怀疑,因此使其内蕴的精华,为西方医学所掩夺,至于一蹶不振。 其实东西方医学,各有长短,只是中国医学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整理,抱残守缺,师心自用,以致形成家传祖秘的绝学,而无法宏扬为公开而普遍的济世学术,未能促使随时革新的医学。 在今天,无论哪一种学术知识,都须破除门户之见,而互集众长,才能对人类的幸福有崭新的贡献。 就拿中西医学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各互有短长,如:(一)中医的理论基础,以中国哲学为出发点,强调精神胜过物质,偏于唯心的路线。 西医的理论基础,以科学实验为出发点,认为物质胜过精神,偏于唯物的路线。 (二)中医注重养生,如饮食的摄生,寒、温、暑、湿的保养。 西医注重卫生,如注重环境的卫生,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三)中医自二千年前,即有生理的解剖,但以活的人物为对象,只是没有如现代具备科学观念与科学工具的辅助,因此不能精益求精。 西医虽然重视生理的解剖,但以死的人体或一般生物为对象,而人非一般生物,生机更非死理可比,藉此类推证明,确有不少弊漏。 所以西医解剖的结论,还须再求进步,有重新研究,精益求精的必要。 (四)中医特重气脉与气机的原理,以生命的活动功能为重心,一切药物治疗,和养生的观念,都由此而发。 例如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的步骤,即由此而来,这种特色,西医尚有缺欠之处。 西医特重躯体腑脏的组织与保护,所以对血液营养的调整,维他命与荷尔蒙的补充,则有独到的贡献。 (五)中药以取于天然为主,所用药物治疗,直接营养,便以服食生物为主。 间接营养,是以摄受椊物为主。 虽然自有充分的理由,但终嫌过于原始,不合于现代的科学方法。 西药以流注人体以后,与生理的组织调配为主,因此无论直接和间接的治疗,多半注重矿物及生物的化学性药物,但终嫌视人如物,且有许多副作用,反而有碍人体生命的真元。 由以上各点大致看来,中西医学,彼此各有长短,不可偏于本位之见。 《中国文化泛言》(东方出版社) --------------- 学中医的更要注意,因为中国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道家哲学基础上;西医的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所以两个文化基础不同,一个从物理文化、唯物文化来,一个是唯心文化来;也就是一个是哲学系统来,一个是科学系统来。 其实西医、中医都有最高的一面,不要偏颇。 身上长一个东西,要靠西医科学仪器检查出来,三个指头把脉是摸不出来的,虽然也有高明的人,但一般半吊子是靠不住的。 尤其现在有了扫描技术,更清楚,靠指头,靠意想,很难准的。 所以中国人有四句俗话一一“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五脏六腑如果会讲话的话,那个肝在里头讲话了:老兄,我没有病,那是肺部的事情。 医师听了就脸色如土。 “山川而能言,葬师食无所”,山川如能言语,看风水、看地的人也就没有饭吃了。 ***** 普通我们讲肠胃不好,脾胃是脾胃,肠子不好是排泄系统不好,不一定是胃的毛病,这个不能混为一谈的。 西医的治疗同中医是两个路线,但一样有功效,只是基本的学理不同。 所以我经常分类,西医的哲学建立在唯物、建立在机械上,它也有高明的一面;中医建立的哲学基础是精神的,是唯心的,也有它高明的一面,而且治疗的方法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头脚为什么痛? 必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加以治疗。 ***** 我常说,西医救命,中医治病。 有些急症,例如胃出血了,你不相信西医,不赶快去打针,偏要去看中医,那你自己找死。 你认为三个指头把脉非常准确,我却觉得不大保险。 中医摸脉叫做三指禅,这个不是禅宗的禅,不要搞错。 凭三指真能够判断到内部的全体吗? 那太难了。 除非你打坐工夫已经到了二禅以上,或到了“心物一元,自他不二”的境界,那时你这个指头把脉并不是光靠脉,是靠心灵的电感,自己与病人的身体合一了,才能体察出来病症。 几十种脉象,要靠三个指头去感觉,粗细浮沉长短迟速,还算容易感觉,有些脉就比较难体察了。 三个指头摸人家的脉,嘴里还跟人家讲话“股票今天怎么样? 美钞多少钱啦? ”如果碰到我,赶快把手抽回来,宁可自己去抓药。 再看老前辈把脉的时候,眼睛一闭,叫他都不理,那才是真把脉。 有时候迟疑十几分钟手不拿下来,皱眉头去体认。 现在是随便摸摸就开药方,这种医生不看也罢。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我们假使看医书,完全照医书用啊,不管中医西医,有时候还是出毛病的。 所以我经常讲,有一年我到国防医学院演讲,我告诉他们,你们拼命骂西医,西医骂中医,两方面都不对,都不懂。 我是素来主张西医救命,中医治病。 那个紧急的时候胃出血,这个血都在喷,那个已经脱水了,你说中药慢慢熬去等它下去的,那叫做端个盘走了,叫做涅槃了,那还来得及呀? 那个时候必须要赶快打针了,这个命就救回来了。 你这时还说,哎呀,我不相信西医啊,那你就自己昏了头。 但是救好了有些病啊,倒是西药常吃出问题了,因药得病,要必须非常高明的中医来调养,这个调养就很难了,我说素来各有各的长处。 但是有些紧急的时候,西医救不了,中医救了的,也是有啊,那是看你学识高明不高明。 因此你完全照医书的道理去医啊,还是不行的,必须这些药都是亲尝的,尝药痛苦啊。 像我研究那个药有时候中毒了很难过啊,那叫做有苦难言,不好跟人家讲,说我吃药故意中毒了的,说你神经了? 那很痛苦,真的很痛苦,那个痛苦没有办法告诉你们经验,当然也准备解药,解药同时把它解了,排泄清除啊,换一个,身体还是很痛苦的。 不过这样研究了尝了,拿自己身体来做试验有个好处啊,痛苦一回我晓得,自己了解身体转变一回。 因为我愿力不是为自己吃药,我要尝这种药,某一种病看它吃下去会不会有问题,好朋友我不敢随便给他吃,我先吃一道,吃完以后要痛苦好几天,所以有时候问我拿药,我说过两天我给你啊,因为实际上我自己对自己试过,因为我不是良医啊,是笨医啊。 我不试过不知道,有些成药我不试过我不给人家吃啊,吃过了晓得它下到哪里,有什么作用,然后才晓得这个份量,像这个瘦子矮子就要轻一点啊,胖子高个子就要重一点啊,运动加药就要吃重一点啊,那些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睡的老太太啊,太太们在家里无事寻愁觅恨天天烦恼啊,那个药量就要轻一点啊,她敏感,所以都在自己研究。 《楞严经讲座》 ---------------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诸子百家,中国文化讲人生的修养,都从这里出来。 这里告诉我们要认清乾的道理,生命的本体,把握了这点就知道乾道的变化,在各正性命,真懂了这个道理,自己就可以修道了,修成长生不老。 中国文化中道家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命就是肉体的生命。 西方哲学唯心的,只了解到性的作用,对性的本体还没有了解,把意识思想当作性,这是西方哲学的错误。 命,西方医学到了科学境界,但仍不懂“气”的功能。 现在美国流行研究针灸,研究中医,仍不懂这个功能。 西方的病理学,注重在细菌方面,如今也研究到病毒,这还是以唯物思想作基础。 东方中国的病理学,不管细菌不细菌,建筑在抽象的“气”上面,因为气衰了,所以才形成了病。 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气困住了。 我常常告诉朋友,西医只能紧急时救命,不能治病,西医治了以后再去找著名的中医处一个方子,好好把气培养起来,补补身体。 在病理上,细菌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形成? 有许多细菌并不是从身体外面来的,如白木耳是用细菌种的,但有更多木头上面自己生长灵芝一类,这菌又是哪里来的? 这是讲性与命的道理。 懂了《易经》,自己就晓得修养,自己调整性与命,使它就正位。 思想用得太过了妨碍了性,身体太过劳动,就妨碍了命,这两个要中和起来,所以各正性命,于是“保合太和”。 中国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这四个字,亦即是“持盈保泰”。 所谓“持盈”,有如一杯水刚刚满了,就保持这个刚满的水平线,不加亦不减,加一滴则溢出来了,减一滴则不足。 所谓“保泰”,当最舒泰的时候要保和了。 譬如用钱,决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补上,仍保存一百元,这就是保泰。 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两方面放平静,永远是祥和,摆正常,像天平一样,不要一边高一边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都是如此。 孔子就告诉我们“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什么是大吉大利? 要保合太和啊! 所以研究《易经》,看了孔子这些话,还卜什么卦呢? 不卜已经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贞——大吉大利嘛。 《易经杂说》(东方出版社)-------------- 因为我中医西医的朋友很多,常常分成两派,所以我告诉他们说,西医最初的基础是西方的唯物哲学来的,西医的科学实验是靠动物、靠机械来的,一个医学的发明要死了很多的老鼠、猴子、兔子用来做实验,结果西医忘记了一个基本,它把病人当东西看,因为它是唯物的。 所以我说医院我一辈子不去的,我熟得很所以绝不去,一个病人不过是个东西嘛! 他们对猴子、对老鼠也是这样干的。 中医不然,中医的根本基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来的。 像我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是中医,来看病人一进来了就说,“把窗子关好,帐子放好,被子给他盖好。 ”叫他把手拿出来慢慢摸,然后开了药,病人吃了以后,还坐在旁边等,“我看两个钟头会出汗。 ”等到一出汗一看说:“好了! 这一副药不要吃,那一副赶快熬了。 ”中医是把人当人看,西医是把人当物看,这是真的! 这一点假使我办医院,非改进它不可! 我在台湾的时候给医学界讲过话,在阳明医学院,政府创办的,当时是孙中山的外孙做校长,他是留学德国的西医。 我上来就痛快批评了西医,也批评了中医。 然后我讲,你们西医不要反对中医,都讲人家不科学、迷信,你们没有研究过嘛,什么叫做迷信? 不懂的事乱下断语,本身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就叫迷信,不知道的事情你乱去批评就是迷信。 中医呢,也不要轻视西医。 中国人有两句话,“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真的愁喝酒没有用的;“药能医假病”,世界上不管中医西医,那个不死的病你们都医得好,到了真死的时候,谁都没有办法。 《南禅七日》《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赞赏 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 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文章转载可开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发布时间:2021-05-11 14:34: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