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老师2007年正月开示【二】 内容: 南怀瑾老师2007年2月18至3月8日(正月)在太湖大学堂的开示注:本集包括2007年2月24日(正月初七)晚开示2007年2月25日(正月初八)开示2007年2月26日(正月初九)晚开示2007年2月27日(正月初十)晚开示南师2月24日(年初七)晚开示我们今年开始了禅修的课,今天到第七天。 不是打七,是经过了七天的所谓修持,尤其碰到今天是农历(太阴历)正月初七,叫“人日”,初八叫“地日”,初九是“天日”,中国文化素来注重“天、地、人”,今天是“人日”。 所以到今天,我心里一直想,来到太湖大学堂以后,我很想做一个新的开头,也是新的结论,为什么呢? 我们的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从二十世纪的初期,推翻帝王专制的政治,进入中华民国的新纪元,到今年一共是九十六年了。 尤其在文化革命、五四运动,是民国六年,换句话这九十年来、一百年当中,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天翻地覆,非常严重。 我就在这个时候出生,到现在九十岁了,一直讲中国的文化,都是反反复复、躲躲藏藏的不好直说,等于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苟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常常读到这两句话,很有感想。 结果呢,“苟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我做到一半,有个虚名在外,还没有做到完全无名。 所以“不求闻达于诸侯,寂寂无名”,结果因为讲讲文化写写书,变成薄有虚名在外,这是我的一个不好,也是一个遗憾。 所谓虚名,不是真实的,不是有官有地位真实的,自己认为修持、学问都没有达到、到家,所以叫做“虚名”。 你们都看我出了很多书,除了讲儒家的几本书,《论语》、《孟子》《大学》三本。 《孟子》还没有完,只出了一半;道家的《老子》也只出了一半,《庄子》也只出了七篇,这就是“断鳞残甲满天飞”,在中国,说南怀瑾著作那么多,其实都没有。 在我内心都知道,这些都不是。 比较起来,著作中《禅海蠡测》、《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圆觉经略说》、《金刚经讲什么》算是临时应付的,其他都不行。 可是奇怪,我和你们讲过,有一本书是我毫不经意、也是用心的提出来,当年到台湾看到中国人、外国人喜欢搞打坐、学佛,满清末年到民国时期,那时流传《因是子静坐法》,还有日本的《冈田静坐法》,大家打坐、守窍,讲气脉等等。 我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不是完全不对,都是比较不完整。 因此写本书叫《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写这本书时我没有钱,连报纸、刊物都登不起,自己办了一个刊物,还是一位同学李淑君,根据这个刊物登过的,拿剪刀剪贴,贴拢来变成一本书。 穷的时候没有钱搞出版,结果这本书反而受大家欢迎。 前两天我也提到,在国际上甚至翻译成七八种文字的版本,我都不管,不大理会这个。 实际上讲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不过是打坐修道,道家讲的督脉的问题,背脊骨到顶的问题,前天我也讲过,根据庄子的一句话,“缘督以为经”,以督脉为主体。 我书上也提到,没有讲“任脉”,这属于生理部分的变化。 后来就忙到写《论语别裁》啊等等…… 想不到这本书在世界上那么流行,至少批驳的人很少,不是没有,而且批驳的都不相干,凡是修道啊学密的人都会看,都翻过一下。 我的书名叫做“静坐”,学打坐的;“修道”修道家的人;想练到身体的“长生不老”,只为这个目的嘛! 但不是“长生不死”哦,我在书上提到,“长生不死”不可能,一定死,只是通过修持、打坐,生命可以延长,慢一点衰老,可以做到。 中国道家提倡“长生不死”,有没有这回事呢? 看道家的《神仙传》,好象是有,我没有见到过;佛家呢,讲“不生不死”,也等于是“长生不死”,更彻底。 这是个生命大科学,好像有这个事。 在我来讲,我还是相信,但是我还没有做到,所以我说我不是的。 我活到九十岁了,寿命不高也不低,拿九十年生命的经验来讲,同修持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这很肯定的讲是有关系的。 但是这样证明是彻底的吗? 不是,那还早了,只是初步而已。 所以有关我的那本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我书上提到,只讲督脉的,任脉还没有讲,五脏六腑的变化、整个身体的神经、细胞的变化等都没有提哎! 已经写了一个合本了,再写就更多了。 而且那个时候环境、精神都限制,但也够了。 当时没有钱嘛,李淑君一整理出来就卖钱啊,这一卖钱后来就有资格印书了,世界上的钱就是那么容易骗的! 这是当年的故事,也是真实的事。 后来讲了几十年佛学,也讲了修持,也打过很多七,所谓“打七”,大家一听“打七”就是禅宗,不是的,我这里也不是禅宗的打七,只是借用这个名字,集中一班人,集体用功七天,好象禅宗的“打七”一样,所以打七也好、打坐也好,这种俗语你们记着,不要说“老师啊,我打了很久哎。 ”我说“错了,是‘坐了很久’,不是‘打了很久’”。 打坐是讲“坐”,不是“打”。 所以现在好多人,包括我们老同学,说“老师啊,几时再‘打七’啊? ”好象他打七得了大利益,任督二脉打通了。 任督二脉打通了,这都不是道啊! 这和学佛学道都不相干,打通任督二脉,打坐、练武功、学瑜珈,普通人随时会通,有时很容易通。 所以打通任督二脉不是就了不起了。 很想照佛教的办法,如何开始修持、学佛最后到成就、成道或者成仙成佛,几十年来我很想做这个研究、写个东西,告诉大家。 拿现在的话来讲,这是真正的“生命科学”。 真的研究生命科学,但是这里头有个认识,新的认识、智慧的认识,如何认识生命科学、佛道两家乃至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包括五大宗教里,最后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这是个大哲学、大科学问题。 可是,我现在年纪也大了,精力也不够,想完全冷静下来写这个东西,又想写又不想写。 可是心里又很着急,看了大家学佛学道,真正认识佛家一条路,就是证得菩提、开悟、成佛,其中分小乘的声闻、缘觉与大乘,这三条路,甚至严格讲是五条路,人乘和天乘。 人道修好了修天乘,然后到出世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道。 五条大马路,再到成佛。 这六条高速公路最快的是禅,禅宗,乃至加上一条特别的、取巧的路:密宗,也归到禅宗。 如果这样一写,不得了! 起码是好几千万字的书,印成古代流行的佛经,要一百卷,一卷要一二十万字,一百卷就得不了,等于龙树菩萨写了《大智度论》,这部论算是完整的。 后来,在印度(隋唐时期)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这两部关于成佛之路的大论。 昨天,我们这位老板吕松涛说,“老师啊,我看哪部经呢? ”呶,今天我给你指的经典,你爱抽哪部看就看哪部,你准备几十年去看完吧。 印度两部大的著作。 中国也有两部,隋唐之间的〈摩诃止观〉到宋朝之间的〈宗镜录〉,都是一百卷。 再加上一部明朝的西藏密宗黄教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都是佛学的纲要。 你们在座的这些年青人讲学佛,边都没有挨到过,买草纸一样草纸在哪里都不知道,草纸边都还没有摸过呢! 如果你把五部大论都研究清楚,就是古文提到的两句话,“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头发都白了,研究经典都没有研究通,我看了许多出家的法师、在家的居士学佛修道,都是这样。 头发白了,还在那里摸这些,修持却谈不上。 我今年九十了,从十几岁起看了七八十年的中国文化,不管儒家、道家修行的一切,都没有看到一个有基础的人,很悲哀! 其实佛家的修持之路除了渐修与顿悟之外,顿悟是智慧了的、是悟道的,这是很高的。 《楞伽经》就讲两个法门:渐修与顿悟。 渐修是功夫,顿悟是到达。 其实呢,渐修与顿悟没有严格分别的界限。 顿悟成佛,永远靠渐修之路上来,换句话渐修是功夫,顿悟是智慧,透过功夫而彻底的到达。 这两个,二是一、一是二。 所以《楞伽经》提出来,渐修与顿悟二者是不可分的;后来《楞严经》出来,也告诉你(我常常让大家注意的):理须顿悟(道理上要顿悟),乘悟并销(悟道、成佛了,悟也没有了,无所谓悟,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我们一个人悟到了佛的境界,没有经过修持之路,不行);事非顿除(所有的功夫是一步一步来的),因次第尽(是科学性的,里头有数理,由科学的程式一步一步来)。 《楞严经》的最后,给佛家、道家修持的一切人作了结论: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所以“五蕴”的修持,解脱身、心两方面,解脱我们生理、心理,换句话拿哲学来讲,跳出物理范围,求证到大科学的境界,这四句话讲完了。 生命大科学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我几十年心里想,怎么把它浓缩下来,彻底讲出来,当然最好是走禅定,由禅定的功夫到达禅宗的彻底悟道成佛之路,所以我在峨眉山上看完《大藏经》在找,找这个老师,包括我老师的老师,我们学佛的人有一句话: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大家根本的、共有的老师就是佛,就是找他。 在《大藏经》中找来找去,只有一条路:禅修。 这一条路的根本由小乘的禅观而到大乘的顿悟成佛之路。 由禅宗倒回去在达摩祖师以前,怎么修? 他有修持的方法、真功夫,但后世的人都把它轻易的丢开了,大的修证的路线,除了佛说的大经以外,还要追寻大阿罗汉们、佛的大弟子们都成道的这些人的经验,在他们的修持里、亲身的经验里找,所以找舍利弗的著作、找有神通的目连尊者的著作,包括五百罗汉综合的著作——《大毗婆沙论》,找来找去,知道了,渐修之路在后世的禅经里有,譬如翻成中文的《般舟三昧经》、《修行道地经》啊,最好找《达摩禅经》,还有些零碎的,譬如鸠摩罗什法师的《坐禅三昧经》等等,还有几部你们可以查一查。 由达摩祖师的这个系统来研究,达摩祖师的老师到释迦牟尼佛之间,这二十八位元祖师是一个系统。 慢慢翻来覆去的找,我找的很辛苦,几十年你们听的很容易,但你们智慧没有开听不懂。 很辛苦的几十年追寻,追根寻底! 慢慢晓得《达摩禅经》重要,但是这部经不是达摩祖师的著作,是他的同门师兄弟的著作,到中国来,对中国不走修持之路的人他很悲观,他浓缩的写出来,所以几十年我很器重他。 可是他的文字很古老,而且他综合了很多东西,一时讲不清楚。 所以在去年、前年,在上海开始,对他们一两个出家人包括巨集忍师、马巨集达居士在内的同学讲这个,但一时讲不清楚。 《达摩禅经》的开始几乎没有人肯看他,因为进门就给你打三十棒,不止哦,进门就打四十个屁股:修行是会退步的! 怎么会退步? 其实看起来是讲了三四十个退步的法门,详细分析起来,应该有五十六个退步的法门。 等于《楞严经》讲修行有“五十种阴魔”,有五十种障碍你的、使你不明白、不能成道的看不见的魔,所以叫“阴魔”,“阳魔”是看得见嘛! 你挨了揍、受了打击是看得见的,这个“阴魔”是在暗中你看不见的。 《达魔禅经》和《楞严经》一样,都讲了很多的使你退步的因素,怎么是修行。 “减”,不退步,但打折扣了;其次是“住”,停住,也就是大的退步。 所以修行不是你们这一班没有文化、没有努力的青年男女搞的,不可能! 你们信信佛、求个保佑就已经了不起了! 《达摩禅经》提出来四十多种退,退会的心,像读书一样不读了;退;减;停住,讲到停住,我讲一句话,你们注意。 你们不是都读《金刚经》吗? 《金刚经》是大乘经,须菩提问佛,“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应住,如何降伏其心? ”怎么样修行? 怎么样降伏自己的妄想心? 佛告诉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停留在哪个境界上。 你学密宗、念佛、修禅定、修别的法门,永远盯在那个上面已经不是了,“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大乘了。 一切宗教家包括和尚、尼姑、道士、道姑、神父、牧师等等都停留在宗教路线上,所以十住、十信、十行、十迥向,才到了菩萨十地。 像你们诸位青年男女们打坐,住都住不了,东张西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是“退”就是“减”,“住”都谈不上! 现在我们回到《达摩禅经》,他先提出来这些“退”,你就会头痛看不下去了,还没有讲修行,先警告你会退步的。 老实讲,《达摩禅经》次序是零乱的,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我反复看了几十年,加上自己的修持体会,“哦! 是这个道理”、“哦! 是这个道理”。 他也提出了“六妙门”,根据小乘经典提出来了“六妙门”:数息、随息、止息、观、还、净,六个要点,至于这六个要点做功夫怎么做,除了四个人知道看这个呼吸往来、数呼吸,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连“随息”怎么样“随”也不知道,跟着鼻子呼吸的往来叫“随息”,那影子都没有! 我讲“影子都没有”是台湾的国语。 所以我说“六妙门”不算。 那我中间跟你们讲的呢? 我这里有《达摩禅经》的记录,现在我把这个全套的记录交给刘雨虹老师,由赵云生负责收录这个记录交给刘老师,仔细的把他归纳、编纂起来,这是今年开始做的大工作,其他的编什么书啊都是小事都不要管。 这是 发布时间:2021-05-07 00:05:2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