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夏日渐长,生生不息!「立夏」养生让身心静下来 内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之“夏”本意为“大”,意指作物都开始长高长大了)。 立夏,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 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第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第二侯: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第三侯: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立夏节气应重点养护心脏。 因为人体“心”脏与四季中“夏”相应,夏季时心阳最旺,功能最强,所以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养护心脏。 按摩内关穴养护心脏应经常按摩内关穴,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健与挠侧腕屈肌健之间。 比较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将掌心向上握拳,手腕上抬,手臂上可见两条突起的筋,内关穴在两筋之间,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 按摩时,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点揉1分钟以后再换对侧。 按摩时以产生酸、麻、胀感为最佳。 如能坚持经常按揉,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说明达到了较好的刺激效果。 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保护心脏,缓解心痛、心悸、胸闷等症状。 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 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 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情志养生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 “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 因此,立夏之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 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 “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 因此,立夏之后尤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温暖的春季已经结束,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又或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则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1、排湿补气:姜枣饮人经过一个冬天、一个春天,体内积聚的病气会比较多。 夏天炎热,人体腠理是开放的,体内阳气空虚。 此时喝一杯姜枣饮,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恰好符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宗旨。 2、养心补脾:桂圆粥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桂圆可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不调等症。 长夏就要来临,外阳内阴,人体发虚,最需要温补,这款桂圆粥最适合加班熬夜的年轻人和生活压力大的中年人。 立夏之美,在于希望。 春天短暂而暧昧,作为四季的轮回之始,既无法摆脱冬日的冷峭,又难见风和日丽的温煦。 于是,人们往往期盼着春天之后的夏日,渴望温暖的阳光,稻田的幽绿,田野的花香,五光十色的夏日梦乡……红糖姜茶▼▼进入微商城▼ 发布时间:2021-05-05 21:51: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