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人必须断除耗尽福德的这些行为 内容: 生活中有些人不懂,还劝别人:“算了、算了,供养这些有什么用,心安住就可以了,心里观想就可以了。 ”如果自己有财物,就不能这样做,比如你不吃饭,是否观想自己吃了就能解除饥渴呢? 恐怕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自己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骗自己。 诚如往昔噶当派诸大德所说: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 将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者做成酥油灯来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这些都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必须坚决断除。 远离吝啬、愚痴,以信心如法供养对于一贫如洗、没有供品的穷人,或者真正能够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佛经中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 而自己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骗自己。 现在世间上有些人学得并不究竟,只稍微懂得一点点,却声称只要念相应的咒语,五加行也可以不修,吃肉也不会有过失……这种懒惰、愚痴的行为,不但骗自己,还骗他人,是非常不合理的。 有些人不懂,还劝别人:“算了、算了,供养这些有什么用,心安住就可以了,心里观想就可以了。 ”如果自己有财物,就不能这样做,比如你不吃饭,是否观想自己吃了就能解除饥渴呢? 恐怕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实际上供养的功德特别大,供养曼茶罗是对诸佛菩萨供养的最佳方便方法,通过供养,即生、来世都能得到无量无边功德。 《华严经》中云:“供养能尽一切苦,供养必得诸佛智,此应供处供无等,是故欢心供养佛。 ”可见,在无上应供处诸佛菩萨面前供养,能除一切苦,能获得无上智慧,所以应该以欢喜心供养曼茶罗,或其他世间财物,乃至最无上的供品。 《本事经》亦云:“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盘。 ”意思是说,在三宝处以清净心作供养,这叫最殊胜的布施,今生、来世都能感受安乐,后来必定证得涅盘果位。 而且,诸续部及窍诀中明明说“清洁美妙之供品”,以及“配制清洁欲妙供”,而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 因此,我们绝不可以将自己的残汤剩饭等肮脏不堪的物品作为供品,或者好的青稞留给自己吃,渣滓作为供物或磨成做神馐食子的糌粑等。 前段时间,有一个人跟出家人说:“这个饮料你们带走,我供养你们。 我不喝垃圾食品,请师父们慢慢喝! ”这是很不如法的,过失非常大。 诚如往昔噶当派诸大德所说: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 将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者做成酥油灯来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这些都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必须坚决断除。 平时供养的时候,有些人喜欢将自己多余的,或实在吃不了的东西作供养,这也是不合理的。 一般藏地有这样的习惯,在穿新衣服前都会在空中甩一甩,表示供养诸佛菩萨;享用任何一种食物前,也会献新供养诸佛菩萨;提水前,也会用水的献新供养诸佛菩萨,其功德非常大。 做神馐、食子等时,要软硬适度此外,在做神馐、食子等时,软硬程度一定要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子团。 以前法王如意宝要求学院每天都修“普贤云供”,所以每天都要供三千盏灯、三千个食子等数量极大的五供。 那时金刚降魔洲也一起参加,很多道友应该知道,所做食子的软硬程度应与自己吃的糌粑一样,不能太软了、也不能太硬了,太硬了根本没办法做,太软了消福报。 阿底峡尊者曾经亲口说过:“西藏人是不会富足的,因为人们做的食子团软软塌塌。 ”阿底峡尊者对西藏经济的印象很不好。 可能他在印度各方面的生活条件都很不错,所以来到藏地后,一会儿说西藏是饿鬼世界,连享用对清净福田供养一斗青稞果报的人都没有,一会儿说西藏不会富裕。 当然,他老人家也不一定是说全西藏人。 所以,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做食子。 在藏汉两地用净水作供养可以圆满资粮此外,阿底峡尊者还这样说过:“在藏地,仅仅用水来积累福德也已足够了! 在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没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 ”确实,印度地处热带,水不如藏地的清澈。 以前法王去印度时,看起来印度的水还有点混浊。 所以,只要自己能够精进,在藏地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 在汉地,水的质量也很不错,如果精进以水供养,功德也非常大。 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要整齐,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窄过宽、东倒西歪等现象。 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 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 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我以前讲过,希望道友们能在自己家中,每天供七杯净水。 如果实在不行,供几天以后撤也可以。 以前有一位道友说:“我供了七天以后,水慢慢就没有了,可能是护法神经常来的原因。 ”他自己懒惰,水自然干了,还说是护法神。 《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 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 供养关键要有清净的心作为在学院常住的道友,这些供养的道理应该会懂。 希望大家经常供养诸佛菩萨,哪怕是一盏灯、一支香、一朵花,乃至我们所看见的庄严房屋等悦意之物,以及自己所喜欢的人,都可以供养。 三宝没有执著,只要供养就能积累非常广大的资粮,但心一定要清净。 供一盏灯得成佛授记的公案当然,在自己穷得叮当响、实在无能为力等情况下,以一颗清净的心,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低劣物品等也未尝不可,因为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的执著分别念,往昔也有贫女仲涅玛供养世尊酥油灯的公案。 这个公案我母亲最先给我讲过,她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很多佛教公案都会讲;我还没上学,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时候,她就在我们耳边经常讲这些公案。 因为年龄小,公案记得牢,长大之后学习佛法,感觉基本上与佛经中的文字差不多,只不过个别词来源于藏民族的生活习惯而已。 我小时给很多人讲过这个公案,80年代在学校读书时,也常讲这个公案,以劝大家多作供养。 可能大家也会讲,因为我们以前学习过。 据《贤愚经·贫女难陀品》记载:佛在世时,有一叫难陀的女人特别穷,什么供品都没有。 她每次看到国王臣民供养佛陀及僧众,就特别内疚,责备自己前世没有造善业,即生当中如此贫穷,不能供养福田。 后来她四处乞讨,得到了一枚钱,就去油店买油。 因为钱少只能买一点点油,卖油人知道情况后,很可怜她,给了双倍的油。 她非常欢喜,做了一盏灯,拿到祇洹精舍去供养佛陀,并发愿“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暗”。 第二天早上,目犍连准备灭灯,但始终灭不掉。 佛陀告诉他:“这盏灯是以菩提心供养的,你这样的声闻根本没办法熄灭。 ”这时贫女刚好前来礼拜佛陀,世尊当即为她作了成佛的授记。 可见,哪怕是供一盏灯,如果以菩提心摄持,其功德也不可思议。 因此,我们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能阻碍别人行持善法。 供低劣食物获大果报的公案另外,曾经有一位患了麻风病的女子,在行乞的时候得到了一碗米汤,并以之供养声闻大迦叶尊者。 当时一只蚊子落入汤里,麻风女试图除去蚊子,结果手指掉落在米汤中。 但是大迦叶尊者为了满她的心愿而喝了米汤,并作为自己全天的斋饭,这使得麻风女无比欢喜,以此因缘,她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 在南传经典《长老偈》中,也有一则相似的公案:长老大迦叶尊者劝比丘知足少欲时说:我在乞食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麻风病患者,他布施我食物时,手指掉在了钵中,我享用食物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生起过厌恶心。 在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情节虽然不同,但非常好,方便时希望大家看一看,经文很短。 经中说:当时迦叶尊者去王舍城找穷人化缘,见一贫母身无分文、一贫如洗,身体瘦弱、常生疾病、衣食无着。 于是尊者近前找她化缘。 当时,她除了向富人乞讨来的臭恶米汁之外,一无所有,因此特别伤心地说:“您应该给我布施,在这个国家当中,再也没有像我这样贫穷的人了。 ”迦叶尊者说:“我就是来灭你贫穷的,只要你能布施我一点点东西,来世就会富贵。 ”然后她就把剩下的米汁供养给了迦叶尊者。 尊者当即喝下,并为她作了回向。 贫母死后转生到天界,威德巍巍,震动天地。 帝释天问她:“你前世造了什么样的业,居然有这么大的福报? ”天女就讲了自己的前因后果。 归结于心作为后学者,我们对这些公案应该生起真正的信心。 当然,在实际行动中,不一定非要布施或供养特别多的钱财,但一定要有这样一颗心,我原来讲过“慈善是心”。 但是,这一颗心不能开心的时候有,不开心的时候没有,甚至否定、驳斥,那就不合理。 所以,供养曼茶罗时也是同样,以清净意乐尽己所能做成纯净悦意的物品而供养,是殊胜的要诀。 《诸法集要经》云:“是心能作罪,亦能修福业。 ”如果我们这颗心经常对旁边的人生贪心、生嗔心、生嫉妒心,经常看不惯他人,甚至人坐在听法的行列中,心也一直外散,那就以心造了各种各样的恶业。 如果心地善良,即使行为有时候不是特别如法,也有非常大的功德。 因此,在供养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心。 出世间成就源于积累资粮供曼茶罗等精勤积累资粮的方便,在修道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修法,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需要修。 有些人说:“我不用修五加行,直接修大圆满就可以了,上师跟我有特殊因缘,已经慈悲开许了。 ”但我认为,即使上师有大神通,你是利根者,也要修福德。 发布时间:2021-05-04 20:11: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