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四青年节丨有志不在年高,修行无分老少 内容: 有志不在年高,人只要有志向,便不在乎年龄大小。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结局却并不圆满;不如说“”立志要趁早“,做人做事都有了目标。 修学佛法更是讲求发心和立愿。 立愿,则众生可度;发心,则佛道堪成。 修行无分老少,即使初学佛法之人也同样不可轻视。 佛陀常说,“沙弥虽小不可轻”。 达摩祖师也曾说到,“汝所行道,勿轻末学。 此人回志,便获菩提,初心菩萨,与佛功等。 ”不论出世入世,佛法的传承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善财童子和罗睺罗,他们如何能够年纪轻轻就证得菩提? 立愿,则众生可度;发心,则佛道堪成。 善财童子 五十三参求学成道善财童子和龙女是观音菩萨身边常随的两位侍者,都是年纪轻轻就参悟了的青年才俊。 尤其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求学经历,完完整整地看过,就会知道“刀山敢上,火海敢闯”说的就是他,一个光明磊落、心怀慈悲的少年郎。 《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因为往昔供养诸佛的因缘,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具备了善根和一定的信解,他最初得到文殊菩萨的教授,修持戒定慧。 开了智慧之后,文殊菩萨建议他出去参学。 通过五十三次的寻访,不同人物、各行各业都授予了他一个法门,也就是利益众生、增长智慧的方法。 这些善知识中,有厨师、设计师、教师、航海家、商人、音乐家、医药家、比丘、居士,也有天神、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等。 最终,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那里证得了菩萨的境界。 之后,他发愿追随观音菩萨,一同行持闻声救苦、造福人间的慈悲弘愿。 善财童子有明师指导开了智慧,带着智慧深入寻常生活,眼前所见又无处不是智慧。 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罗睺罗尊者  二十岁证得圣果小罗睺罗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悉达多王子趁着侍卫松懈之机,忍痛别离,出家修行去了。 直到七岁时,他证悟了的父亲佛陀带着弟子们回来了。 佛陀当然也爱着罗睺罗,但佛陀并没有将世间的权利财富交给他,而是将解脱轮回的智慧宝藏传给了他。 说服了小罗睺罗的母亲后,他成为了佛教史上第一个小沙弥,拜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亲戒师。 刚入僧团时,严格的戒律和清苦的修行让罗睺罗无法很快适应。 佛陀始终在关注着罗睺罗的一言一行,《罗云经》就是佛陀为罗睺罗开示的,用洗脚的木桶来比喻诚实的重要性。 渐渐的,罗睺罗对修行生起了坚定的信心。 一次,小罗睺罗在王舍城乞食时,一个流氓将沙子扔在他的钵里,还用木棒打了他的头。 委屈可想而知! 这时,舍利弗对他说:“佛陀告诫我们,受到赞誉的时候不要心生傲慢;受辱的时候,也不要生起嗔恨。 这个世间没有比忍辱之人更勇敢的了,任何力量都战胜不了这样的人。 ”小罗睺罗平静地走到河边,用净水洗净了身上的血污。 罗睺罗二十岁的那年,佛陀观见罗睺罗的慧根成熟,为他开示了《罗睺罗经》,他随即证得圣果。 后来,罗睺罗尊者成为了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大阿罗汉。 一颗拳拳之心,都可容纳三千世界一个小小沙弥,也能证得登地菩萨哦~~发愿精进修学,大家成佛,也是大有希望的喽! 发布时间:2021-05-04 14:45:55 更新时间:2021-08-15 13:03:5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