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音」的重点不在怎么念,要能了生死才重要 内容: 判教谈起关于密法的修行,我一向在高雄讲得比较多,较少对北部的同修谈及。 密法该怎样进行呢? 今天先简单为各位介绍一些基本的认知。 佛法当中,通常判教有十法界。 十法界裡,六凡众所周知,四圣之中,声闻、缘觉两者统称小乘,菩萨乘与佛乘则统称大乘。 声闻、缘觉乃佛教基本修法的根据,而大乘则是往后才进一步发展出来的。 你说愈往后出现的一定比前面殊胜? 这叫人类大脑的判断。 假如后者不把自己标榜得比前者殊胜,谁还要信它? 所以最近才会有人标榜自己比释迦牟尼佛更厉害,这种现象已经和佛教无关;他说得愈殊胜,离开佛法的根本教义就愈远。 佛教后来虽然分出了大、小乘,但根本上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完全一致,并无悖逆,原因就在于大乘或一佛乘即使后来居上,也统统是建立在声闻、缘觉的基础上,这一点大家务必先弄清楚。 我们刚开始修行时,定然得按佛陀的教法,所以最基本的「三法印」、「三十七道品」要弄清楚,切勿忽略,离此便是悖离了佛法。 原始佛教仅局限于「声闻」和「缘觉」那么,原始佛教为何仅仅局限于「声闻」和「缘觉」两个部分? 何谓声闻? 何谓缘觉? 听到人家讲苦、集、灭、道,嗯,自己想想,对啊! 人生是苦,苦从何来? 佛法告诉我们苦可以灭,好,相信可以灭,那用什么方法呢? 就从行法下手。 行法从哪裡来? 从「五停心观」开始,这是一个基本方法,即所谓的「数息观」。 现在禅修统统在教「数息观」,是要将心安住在「数息」上,假如数息观无法完成,千万不要直接就去观心;把心放在念头上,念在哪裡? 一般人大概都放在念尾上,而非放在念头上,所以不要先去观心,一定要先观息。 很多人想直接就从观心下手,目前为止,台湾没有一个先观心而成就的,因为它跟着妄想跑,不可能安住。 所以基本上先把数息法弄好,然后再进入,那就「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再来「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如此,成就才有可能,否则无有是处。 最基础的是从听到、感受到人生是苦;苦从哪里来? 「集」。 你明白苦可以消灭,那就从数息观入手,进而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就叫无漏智,能导引我们出三界。 现在外面很多人在教禅修,一贯道在教,甚至天主教、基督教也在教,但他们绝对不会讲「三十七道品」,所以与佛法无关。 他唯有数息观,修什么呢? 修心念力、感应、神通,因此,绝大部分成就的,都只是修催眠术,那叫「共世间法」;假如能按外道修法而得真正的禅定,那叫「共外道法」。 佛法是从不共法来修,直接证「阿罗汉」,此称「声闻」,从苦集灭道来下手。 我们说有些人比较有善根,可是这善根若不会用,就叫业力重。 什么叫业力重? 为何要修行? 这样修对吗? 要如何修? 他开始去找种种为什么,一个个弄清楚,这时如果知见不正确,很容易就走偏门,专门搞特异功能去了,这叫业力重。 如果知见很正确,最后,对! 就照这样修,他还是会回到五停心观下手。 这时由于知见很正确,整个过程很清楚,所以他不一定透过三十七道品的一节一节训练,而是透过十二因缘法,很快便契入,这叫「知见证」,再经禅定修行,马上产生触功德变化,出离三界证阿罗汉。 由于他懂得为什么,所以称辟支佛。 一般的阿罗汉是直接修行,先拥有触功德,然后得到正知见。 要知道,不管阿罗汉或辟支佛,这两者都有,但一个知其所以然,一个不知,因此阿罗汉通常不擅长弘法。 你看广钦老和尚什么时候讲过法? 他不会。 他到底是念佛法门,还是念大悲咒法门? 我们都搞不清楚。 说他是念佛法门,偏偏承天禅寺与妙通寺的大悲水又很出名,说他是修大悲咒法门的,可是人家问他怎么修,他却都一律叫人念佛。 他到底属何种法门,你不知道,他也讲不清楚,他是标准的阿罗汉。 缘觉就不一样了,他懂得为什么,所以他会讲。 大乘是透过人性来完成修行基本的佛教修行即以上所说的二个,大乘则与之不同。 大乘是透过人性来完成修行,但其修行仍不脱声闻、缘觉两个基础,只因别具人性,所以有很多方便法。 诵经、念佛、持咒、拜忏、各种法会,甚至吃素等等,都属大乘的方便法。 南传佛教没有这些,它唯有打坐。 北传才有这么多方便法,透过人性的诱导,使广大的群众可以参与。 大乘又可分两个部分,一般所说的大乘,叫「波罗蜜乘」,修六度,六波罗蜜,六度万行,称之为「波罗蜜乘」,由于行菩萨道,故又称「菩萨乘」。 还没修或正在修的,都叫名字菩萨,修到最后成就了,六度万行圆满了,那也不过成为真实菩萨。 在这个领域裡,另外有个一佛乘,乃透过普贤行愿直接证得究竟佛国的。 大乘之后再发展出来的,就是密法,又叫真言宗,在西藏则称「金刚乘」。 各位现在要进行的密法,跟前面所提的修法不太一样。 前面四个部分的修法,统称为意根的修法,而真言宗或金刚乘的特色则是持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念佛法门你一直催一直催,催到金光强强滚,其实注意看看,「南无阿弥陀佛」那六个音,最后都跟「嗡玛尼呗咪吽」一样,全是梵音。 所以,念佛法门基本上也属真言宗。 真言——语根的修法何谓真言? 即语根的修法,而非意根的修法。 语根修法倾向以文殊菩萨为根本;假如以身根作为根本修法的话,那就倾向于普贤菩萨为修法的本尊;至于意根,则以佛为本尊,所以你看意根基本的修法,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所以说,金刚乘发展到最后都是金刚萨埵、金刚总持、普贤王如来,金刚萨埵、金刚总持、金刚手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它主要是以身根的修法为主。 了解这种情况后,就明白密法修行为何那么重视持咒。 持咒会发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叫「总持法」。 总持不只限于语根,意根、身根也可以总持,但这三者的总持都不一样,一个是语言模式,一个是思惟模式,一个是行为模式。 语根的修法就是要训练出那个声音。 常常有很多同修问某某咒语怎么念? 其实怎么念无所谓,但有一派人士非常重视一定要用梵音念。 何谓梵音? 真正的梵音是指清净音! 但一般人所指的梵音,则是找印度人发的那个「梵」音。 其实,如今印度人所讲的印度话也分出好多方言,根本已找不到正音。 梵音传到中国时,是以哪个法师发的音为准,已无从稽考,所以你又从何得知释迦牟尼佛当初怎么发音? 何况密法、真言宗是到了大约西元四世纪以后,婆罗门教式微,开始改革变成印度教以后,才又兴盛的。 当时印度一位大思想家叫「商羯罗」,他结合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把印度教加以改造,这时才把印度教的发音融入咒语裡面,最后才传到中国来。 例如「南无」这两个音,早期的翻译不是「南无」。 一贯道解释说是因为南方没有玉皇大帝,只有西方才有。 其实这两个字音,是中国佛教后来才改採「南无」这两个字为之音译,在印度教裡,它叫「Hero! Hero!」密法裡有个非常有名的修法叫「大黑天」,又称「玛哈葛拉」。 「玛哈」就是「大」,「葛拉」是「黑天」。 玛哈葛拉,大黑天,其实就是「克里希纳」,亦即是印度教教主。 有一位克里希纳穆提,胡茵梦翻译了一些他的着作。 「克里希纳穆提」就是「克里希纳」的弟子、子孙的意思。 像我叫「释海云」,其实就是「释迦牟尼海云」是释迦牟尼的子孙的意思。 回过头来看,大黑天这个法,融入了佛教裡,成为护法,这是它传到中国之前的渊源。 「音」的重点不在怎么念,要能了生死才重要至于西藏密法的兴盛则更晚。 它晚了将近一千年,其真正的兴盛则迟至一千二百年以后。 早期都还是神通修行的方式,这个差别很大。 密法传到中国时,是正法末、像法初的时代,那时以种子字为主,而密法传到西藏时,则是像法末、末法初的时代,所以西藏密法的佛像很多。 中国的密法称为唐密,其种子字很多,每个佛像上面定然有个梵字,就是这样传来的,当时主要以长安为主,所以一切发音亦以长安的音为标准。 我们现在的发音都是北京音为主,这样发音就不准了。 中国政权由长安转移至北京以后,发音产生很大的变化。 而印度的政权更不知转过多少回了,所谓的「梵」音,哪个才对,以印度哪个民族的发音才正确,已经不可考了。 所以奉劝各位,不要太在意这些。 很多人主张阿弥陀佛的「阿」,不应发「ㄚ」,而应发「ㄛ」的音。 「ㄛ」是长安音,「ㄚ」是北京音。 这要怪谁呢? 我说,你是「ㄛ弥陀佛」的弟子,就念「ㄛ」,是「ㄚ弥陀佛」的弟子,就念「ㄚ」! 只不过一个是长安人,一个是北京人嘛! 管他怎么念。 要能了生死才重要! 你若不能明心见性,姓ㄚ姓ㄛ都不对。 我要提醒诸位,「音」的重点不在这,而在我们的生命裡头——有一个能够贯通整个法界虚空界的那个音(叫作「法界音」),把它训练出来——那才是真正的梵音! 我们的身体在这世间是一种物理现象……注意听喔! 这个法门若学起来就了生死了。 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有体力,体力是生理现象。 一个人要死不活地坐在那裡,像殭尸一般,偶尔动一下,走起路来、说起话来也颇有个人样,是一块会动的肉,他所拥有的是什么? 体力! 假如没有体力,多吞些维他命、维生素丸,保证体力充沛,这是身体的物理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 此外,生命还有一种不是体力,而是生命的能量。 修行就是要把生命能量给激发出来! 怎么训练呢? 有很多方法。 你若透过真言的训练,把生命中的那个声音的本源触动、启发出来的话,生命能量就会源源不断。 现在各位还没办法掌握到这一点,虽然像扫地一样,偶尔不经意扫到了,喔! 可能产生气动,那是生命能量激发出来的。 没错! 只是一时激发而已,你应该保衽,但却一直让它漏损、漏掉了。 在正常的轨道中,激发生命能量就好比将电瓶裡的电导引出来点灯,可以用很久,然而突然间把电瓶打破了,砰! 电一下子漏出来,谁碰到谁倒霉。 我们修行常发生这种情况。 (待续) 发布时间:2021-05-04 14:26:2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