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春天·播下一颗环保种子 内容: 江苏·昆山“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正逢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在慈济昆山环境教育基地吴江《小主人报》37名小记者感受着慈济志工的陪伴和分享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环保的种子期待未来颗颗环保种子定会长高长大长成生命中的常春藤环抱绿色的地球,共惜金山银山越“走”越进“步”“让我们拍手欢迎你,欢迎你到慈济来”,《小主人报》吴江分校校长潘明辉亲自带队小记者参访团,刚进大门,就收到了志工热情的欢迎。 “我们对慈济的公益大爱非常欣赏,带孩子们过来,让他们明白地球的资源、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潘校长如是说。 “老板,我要四把香蕉。 ”“老板,我要三十棵青菜。 ”随着慈济小志工陈佳楠发出的游戏指令,小记者们分散、聚拢,聚拢再分散,迅速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 佳楠年纪虽小,但讲环保和互动能力却相当成熟。 一个“破冰”游戏成功暖场后,小记者们排成一列纵队,在佳楠“走一步,进一步,越走越进步”的号令下,来到了环保实做区。 小记者们伸出双手,跟随佳楠学习“环保十指口诀”。 “为什么第一个‘瓶’是塑胶瓶呢? ”“纸,是什么样的纸? ”“有害垃圾有哪些? ”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佳楠的提问。 一问一答的热烈互动中,看得出小记者们平时对环保知识的累积还真不少。 知而后行感受深知然后行,小记者们进入了对回收来的物资进行分类整理的实做环节。 “塑料瓶要按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看瓶身的颜色,不是看他穿的衣服的颜色。 ”志工段桂华(下图)一脸慈爱地向小记者们形象生动地讲解。 “亮晶晶的是铝罐,捏不动的是铁罐。 ”“杂塑料单独放……”面对小记者的询问,志工耐心地解答着。 小记者汪玥(下图右)个子较高,一直弓着腰迅速准确地分着瓶子,她说:“做垃圾分类的人好辛苦,希望垃圾能少一些”。 如何减少垃圾? 志工朱传捷向孩子们讲授了《少用不用,清净在源头》的环保课程。 当得知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时,小记者们都非常震惊,纷纷加入“垃圾去哪儿”的讨论。 他们纷纷出招,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 “出去用餐的时候吃多少点多少,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 ”“要物资重复使用. .. .. .”“我妈妈去买菜的时候,都是自己带着上面有布袋的小拖车,从来不使用塑料袋购物,这样就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小记者宋晓菲(下图)分享自己家里践行环保的做法。 通过共同的学习讨论,小记者们对怎样把家园变得更美好,怎样让地球漂漂亮亮的,有了新的认识。 全新认识爱地球垃圾不仅要减量化,同时还应该资源化,在环保导览区,志工朱晓春向小记者们介绍了把回收的塑料打成碎片,拉成细丝,最后制作成产品的过程。 塑料瓶能拉出只有头发丝六分之一粗的细线! 纺织成的毛毯是这么的柔软! 各式的包包这么漂亮! 小记者们满脸惊喜,好奇地摸一摸、捏一捏,一摸一捏之间,更直观地理解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拒绝使用,重复使用,减少浪费,回收再用。 ”朱晓春带领小记者们响亮地诵读着。 “吃一个牛肉汉堡,需要用去2400公升的水,就相当于这样的四座‘水立方’。 ”在“水立方”前,陈佳楠再一次充满激情地宣讲着。 小记者们呈半圆形席地而坐,一边认真听,一边兴奋地跟佳楠互动。 如何珍惜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佳楠发出了“一筷省水”的倡议,他说:“这只是节约小水,我们要节约大水,就得多素少荤,少吃一公斤的牛肉就相当于节省了15413升的水,就是13座这样的‘水立方’”。 “水立方”直观、立体地再现了地球只有1‰的水是可供人类使用的这一严峻的事实,触目惊心,再次强化了小记者们对地球有限水资源的认识。 短短两个小时参访,小记者们通过环保实做、环保课程、环保导览、水立方讲解,对环保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次到慈济参加体验活动,我看到了小朋友们对自然保护的期待及热情,希望有机会跟慈济加强联络。 ”潘明辉校长(上图)很有感触地说道。 临别,慈济志工向小记者每人赠送了一条用纯植物染料染成的手帕,希望小朋友们把环保的理念带回家,传递给更多的人。 (文:江开敏 图:于文华 2021年4月江苏昆山报道)扫码加入加素减塑爱地球的行列,世界因您而美丽! 微信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慈济资讯 发布时间:2021-05-02 20:51: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