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王施仁,天下归心(下) 内容: 天子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京师”,用现在话来说就是首都,是“首善之区”。 各国诸侯到这里来朝贡也是为了学习这里的文化。 文王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人与人之间彼此和睦礼让、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像一家人一样,让人一看,自然生起羡慕、向往。 所以,天下归心,大家纷纷来学习,推举他为天子。 这全是靠德行的感化,而不是靠势力、军事。 “得士而敬之,则士用,用之有礼义。 ”得到士人,能尊重他们,所以士人愿意为他效力。 文王能以礼义态度相待,说明文王很尊重读书人,尊重士大夫的人格,这也是感谢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而这份对士大夫们的尊重,换得的结果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换得的是这些士人、读书人能够为国家所用,愿意为国家效力。 而“用之有礼义”,就是强调在用读书人的过程中,对待他们要守礼节、讲情义,不能够用了之后对他们不恭敬。 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 对读书人不能够不恭敬,对之呼来唤去。 读书人都有气节,出来做官不是为了名利,如果对读书人不恭敬,他们就会离开;更不能以功利心对待读书人,对他们不讲道义。 现在有些老板对待员工很功利、苛刻,让底下的人尽力付出,却没有体恤员工的健康,关心到他们家庭的状况,这就不是以“义”为出发点。 结果,员工的身体、家庭都没有照顾好,作为领导者,就是没有顾及基本的道义。 老板应该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来尽道义、情义,尽心尽力地爱护、尊重他们,不能够羞辱他们。 这就是礼、义。 所以,《傅子》中说:“使用人如用己,恶有不得其性者乎? ”如果使用别人就像使用自己一样,怎么会得不到人的真心? 怎么会不令人真诚回馈? 但是现在很多领导者的心态和方法,不是跟顺经典,而是随顺社会风气,企业的员工怎么能和谐、幸福? “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 ”所以,如果不对士人爱护、尊重,就不能够得到士人的诚心,也就不能使他们竭尽全力发挥才能,也就不能成就功业。 发布时间:2021-04-28 12:28:1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