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王家 |(内有清代皇室供奉佛像) 内容: 清 . 绿度母 清. 无量寿佛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皇宫和皇家苑囿中都设置佛堂,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佛龛、佛塔,佛阁,佛像、七珍八宝等佛教供器,尤以佛像为多。 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制作精工,堪称艺术珍品。 清宫旧藏金铜佛造像,除元、明皇室留存和西藏、蒙古等地进贡外,大多是宫廷造办处应敕令而制。 清. 观音菩萨据文献记载:康熙、乾隆二帝十分重视藏传佛教及佛造像,有时还亲自参与佛像图样设计、制作过程的监督,从而确保了造像的质量与水准。 造像师除内地工匠外,还有来自西藏、尼泊尔的善巧者。 他们结合汉藏两地的造像技艺,因此所造佛像汇聚了各地藏传佛像精华,显示出不同地区的造型特点与艺术风格。 文殊皇帝文殊菩萨的化身在藏地,汉地是非常多的。 比如汉地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藏地的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以及国王赤松德赞,都是文殊菩萨的化现。 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许多经典中记载,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诸位佛陀都曾在文殊菩萨面前发过愿。 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讲记▲乾隆皇帝手抄《心经》在这种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乾隆皇帝不忘学佛,他喜欢抄经,光是260字的《心经》,他就抄了无数次,订起来,不下700册,连长达七万余言的,有“经中之王”之称的《妙法莲华经》,他都抄过6遍! 用现在的话来讲,乾隆是个“工作狂”,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在他统治的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一。 而且,在文化领域,九亿九千七百万字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书。 如果他整日纵欲声色,怎么可能创造这么好的成绩? 多次朝拜五台山,不仅热衷抄经,他还把拈香礼佛作为日常必修,他在住所“养心殿”东西两旁,都设置了佛堂,他不但要自己拜,还要求妃嫔们拜佛,抄经。 不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贤君,而且活到89岁,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 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佛法梦”,他希望佛法,能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希望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佛法的力量。 鹫峰顶,传说就是文殊菩萨居住、说法、演教的地方,故此而称菩萨顶。 菩萨顶的寺名叫“大文殊寺”。 菩萨顶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项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 菩萨顶山门外水坊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 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高三米、宽一米的四楞碑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公元1786年,75岁的清乾隆皇帝第五次巡游五台山,农历三月初二日,怀着虔诚的心情登临菩萨顶瞻礼文殊圣容。 当时天空雪花飞舞,大家都说是文殊示喜,征兆国运昌盛,国师章嘉活佛率领众僧颂念佛经,乾隆皇帝即兴创作七律: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台称以五崇标顶,乘列维三普度车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灵鹫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六度重兹到五台,默符天地数中该。 不期再至却常往,即日言归底幻来。 大士如如据莲座,金容永永镇华垓。 梵宗儒理本无二,七字因缘讵辩才。 公元一七九二年,乾隆壬子,又一个阳春三月,乾隆皇帝第六次朝台,这六为天地之合,实为吉祥之数。 他不顾八十高龄攀上菩萨顶,想到自己已八十高龄,不几年要离人世,愿往后为大清江山永固,祈求文殊护佑。 长寿佛曼扎 坛城《菩萨顶》康熙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顺治皇帝. 赞僧偈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顺治皇帝. 赞僧偈(接上)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发布时间:2021-04-27 10:23:1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