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与人交往时,要去除虚浮的成分——承诺前必须慎重! 内容: 大 圆 满 | 七 宝 藏开启心中的宝藏———  悲愿 ▼ 无尽  ———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唯一化身将继续利益一切有缘众生—————————————————————点 击 ↑ 链 接点击上方音频播放我们的古圣先贤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首先观察:我这样说,能不能做到? 做的话,会不会有结果? 如果他有把握,在有必要时就会说,说了就会做,做了就能做到,这就是“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在这种言行一致、有头有尾的处事态度当中,因为对诚信理念的严格遵循,古代君子们养成了言语谨慎的态度,诚如孔子所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古人不会轻易做出承诺,因为担心做不到,他以说了又做不到为耻辱。 与这样的道德要求相反,我们看到,现在有些人不以做不到为耻辱,只以说不出为耻辱,一有什么就爽快答应,说得也漂亮,但什么都做不出来。 这是不讲信用。 这个要改正,因为做远比说重要。 我们在与人交往或者教育后代的过程中,要尽量去除那些虚浮的成分,不让它成为习惯。 说了就要做到,这样才是对的。 曾子对于信的重视,被孟子继承了下来,孟子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马车没有辕(车前驾驭牲畜的那两根直木)就无法行走,而人没有信用则无法立足。 这也就是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古人是这样,今天的人更是这样,没有信用,就没有信任,所以要“言出必行”。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里说:“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亦不舍,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越何须说。 ”意思是,一个正直的人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即使并无大义也不会舍弃,如果具有大义,或者是曾经发过誓的,那更不用说,永远都不会违越。 以前我在修建一个建筑的时候,有个人在我和另外一位上师面前都发愿资助,但建设过程中,他发现两方面同时资助有困难,于是找我说,他想先放下对那位上师的资助,专门帮助我。 我说:“不能这样。 这边你帮不上也不要紧,我熟悉你,那边你承诺了,就不要失信。 ”他反复考虑之后,觉得有道理,就照做了。 为了让他放心,我说我会另想办法的。 我不是说自己如何如何,但信用就是这样,承诺过的东西不能像刻在水上或沙上的文字,而要像刻在石头上那样,坚实而稳固。 修行也一样,你在佛菩萨面前发愿闻思修一辈子,结果一年就退了;你说要发心五年,结果没五天就退了,这是不对的。 承诺前必须慎重,而一旦承诺了,就要认认真真地履行。 敬摘录于《漫谈弟子规》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未成菩提果 • 先结众生缘  ———▼点击“↑上图”进入大如香堂微店☼                                ☽ 延 伸 阅 读▼第四世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简传第四世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已融入法界第五世多智钦•仁增•吉美多杰华桑仁波切坐床盛典多智钦法王的唯一化身 将继续利益一切有缘众生第四世多智钦法王留下的灵骨舍利大恩上师亲自操持第四世多智钦法王圆寂法会 发布时间:2021-04-27 09:51:2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