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任贤关系国家安昌危亡(一) 内容: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三十七句:【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 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三《说苑》。 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恒常得治的百姓。 得到贤人辅佐就安定昌盛,失去就导致危亡。 从古至今,没有不如此的。 能否任用贤才是国家能否治理的关键。 所以,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知贤、求贤、任贤。 古代的宰相并不是最能干的人,而是能发现人才并把能干的人任用到合适的位置上的人。 这就要求宰相有知人之明,而且要心量大、不嫉贤妒能,不能对人才心存疑虑。 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凡是能够留名青史的领导人,都非常尊重贤才。 《新序》中记载,魏文侯每次路过段干木居住的巷子门口时,一定会站起身来,扶轼致敬。 也就是说,他一定要扶着车前的横木,向段干木居住的巷子方向行礼。 他的仆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回答:“这不是段干木居住的巷子吗? 段干木是一个贤德的人,我怎么敢不对他致敬呢? 段干木是因为有德行而荣光,我不过是因为土地广阔而荣光。 段干木富有的是道义,而我富有的是财富。 土地不如德行,财富不如道义,我理应尊重这个人。 ”于是,他拿出百万的俸禄给段干木,经常去向段干木请教治国之方。 魏国的百姓知道了都非常高兴。 不久,秦国想发兵攻打魏国,但是司马唐且听到这件事之后,劝谏秦王说:“段干木是一个有德行的人,而魏文侯对他礼敬有加,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现在出兵去攻打魏国,可能还不是时候。 ”秦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打消了攻打魏国的念头。 这说明,如果国君能够重用贤德之人,就能够使天下归心,以德服人,其他国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发布时间:2021-04-19 14:32: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