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懷瑾先生 | 什麼是偉大?什麼是高深? 内容:      孟子說“言近而指遠者”,話說得非常粗淺,初聽之下,平平淡淡一句話,好像沒有什麼內涵;而仔細再想想,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意思,也是很深奧的道理,這就是“善言”。 一般人說出來的話,如果別人聽不懂就算是自己高明的話,那不如去念咒語好了,口裡嘰哩咕嚕,誰也聽不懂。 所以一個真正的學問家,講話要深入淺出,將高深的學問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說出來,讓沒有讀過書的人也都聽得懂,不要玩弄自己的學問。 使人懂是他的責任,並不是要使學生認為自己崇高,而故意講得讓人不懂。 ——《孟子與盡心篇》     我喜歡把最高深的拉到最平凡,教育的目的是使不懂的人懂,不是講給那個懂的人好聽。 你們以後,尤其出去弘法去,要把最高深的道理,講的很平實,使人家懂。 你們還年輕,將來當大法師、大居士,所以要懂得方便般若波羅蜜,最高深的,跟到時代走,用時代的語言,怎麼變了能夠教化終生,使他懂。 ——《南禪七日》     天下的事物最平凡最平淡的,就是最高深的。 真正的智慧是非常的平實,因為古今中外的人類都有一個通病,都把平凡看成簡單,都以一種好奇的心理自己欺騙自己,認為平凡之中必有了不起的高深東西,以致越走越鑽到牛角尖裡去了。 我們千萬要記住,什麼是偉大? 什麼是高深? 最平凡的就是最偉大,最平實的就是最高深,而人生最初的就是最後的。 無論多麼高的宗教哲學,任何一種思想,最高處就是平淡。 所以,我們只要在平淡方面留意,就可以知道最高的真理。 ——《老子他說》     “雕琢複樸”,我們的人生都在雕琢這兩個字上,一般的人生都在雕琢。 人生下來本來很樸素自然的,後天的環境教育種種的影響,把自己雕琢了,刻上許多花紋,要變成這樣那樣。 以修道的立場來看,許多後天的知識,一概都沒有用,這是對形而上道的立場來講。 所以人生命本來很長,結果變成短命! 活一百年已經認為很了不起了;活不長的原因,是把自己雕琢壞了。 雕琢就是花樣。 我們的學問知識,今天講《莊子》,聽《莊子》,都是我們的花樣。 人的花樣太多了,什麼莊子、老子,又是唯識唯心,都是雕琢,都不對;把雕琢去掉,恢復到父母剛剛生的那個本來才對。 ——《莊子諵譁》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     天地間的事物沒有不變的,所以“道常無名”,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形態,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應用。 “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樸”字,老子有他自己的注解。 後世研究《老子》的,加了很多注解,其實都是畫蛇添足;《老子》本書的注解,以後再慢慢說。 這個“朴”字,代表道的原始運用,最初的運用,最細微的運用;這個“樸”看起來很小,但天下沒有人可降服它的,“臣”字則是降服的意思。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如果真懂得“朴”的應用,才能做一個帝王,或做一個領袖;以現代觀念而言,一個家庭中有一大堆子孫,你在家就是領袖,也是個侯王。 你這個侯王就要懂得“守樸”,最基本的一點樸實無華要守得住。 能抓得住基本那一點原始的運用,“萬物將自賓”,賓者客也,那萬物就由你做主,都向你這歸依而來了。 “樸雖小”,很細微,很樸實,很本分,如果能做到的話,那麼,“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萬物就由你做主而向你歸服了,這也就是《陰符經》所講的“機”。 ——《老子他說》往期 · 推荐 歡迎點擊閱讀讓孩子謀生自立的最重要一點◇電子書下載◇年輕時,我一直帶在身邊的兩部書《典籍裡的中國》豆瓣9. 0,年輕人為什麼愛上傳統文化? “無師自通”的學習奧秘讓你變得脆弱的八個陷阱我們必須有獨立不倚的澡雪精神,才能挺拔在俗世之中打坐的前三秒利用認知科學的成果,給人類帶來安詳,是很重要的課題時光迅速,用在哪裡最好? 发布时间:2021-04-19 14:26: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