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个和尚背的袋子,比哆啦A梦的口袋还要神奇百倍!| 三月三拜弥勒 内容: 20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日。 说起布袋和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的大肚和笑容,还有他背上的口袋。 他被奉为弥勒菩萨的化身。 常去汉地寺院的人会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 他那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欢喜。 1布袋和尚的传奇传说在五代后梁时,奉化地区曾出现过一个有名的“布袋和尚”,这个是布袋和尚,法号契此,为阿逸多(弥勒)菩萨化身。 他来历不明,人不知其姓氏。 后为农民张重天收养,取名为“长汀子”,不久,即出家为僧。 他“形裁腲腿,蹙额皤腹,寝卧无恒,常以杖荷一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 奇怪的是,凡是他乞过食的铺店,往往生意兴隆,获利倍增。 所以,只要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热闹非凡。 他常把人随时丢弃的废物,拾起来放进袋里,同时又对人说:“有时备无时,无用比有用。 ”有人笑他的布袋是垃圾袋,他却又笑又比的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背着的袋子既象征福德又象征烦恼。 把袋子拿起就是烦恼,放下就是福德。 所以他在世时经常警示人说:“还没放下吗? 没放下只好背着走了”。 但是他布施众生时,袋里却有拿不完的东西,怎么也拿不光。 人深以为奇,但都不解其深意与禅机。 其时,当地有个名叫蒋宗霸的佛教信徒,与布袋和尚交游多年,并拜之为师。 一天,他发现布袋和尚背上有眼睛,便说:“师父,你的背上开了异镜! ”原来这是布袋和尚有意现此奇相来试探他的修行功夫,果然他“色相灵开”,已经看到了。 所以,他决定将衣钵传授给他,同时对他说:“我将远行,留此布袋为赠,愿你好好保存,泽及后代。 ”不久,布袋和尚在岳林寺东廊石凳上无疾趺化,葬于城北封山中塔。 但两年后,有人从四川回来,告诉蒋宗霸,说在四川遇到布袋和尚,他还嘱他向宗霸致意:“相见不远,愿多珍重。 ”宗霸听了,即领师父示旨,自己将不久离世,后果然无疾而终。 但不料两年以后,又有人在福建看到布袋和尚,仍然唱着他那首布袋歌,并将一信封交给那个人说:“你回去才拆开。 ”那人回来后拆开一看,只见是一首诗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警世人,世人不相识。 从此,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人们都知道,原来的那个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曾经有益于人的胖和尚,便在奉化溪口专门为他修了一个雄伟的寺庙,名曰“雪窦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 与其他寺庙的不同之处在于,弥勒菩萨不在天王殿,而是端坐在大雄宝殿之中,并且袒胸裸腹,开口而笑,座旁还放了一个布袋。 两旁还配以楹联,这就是广为百姓传诵的“处事格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点击视频,走进弥勒菩萨道场“雪窦山”2弥勒香会,拜弥勒得福禄据宋《高僧传》记载,弥勒应化的布袋和尚于后梁贞明三年农历三月初三圆寂。 民间遂有“弥勒赴蟠桃会”的传说,浙东逐渐形成“拜弥勒”的习俗。 作为弥勒道场的雪窦山在弘扬弥勒文化过程中,不断继承传统,挖掘文化,打造品牌,结合民间“拜弥勒”的习俗,举办“龙华三会”弥勒香会活动,即:三月三龙华会拜弥勒得禄位;六月六晒经会供弥勒开智慧;九月九慈孝会朝弥勒添福寿。 传统的弥勒香会期,呼朋携友的香客,或拜山,或诵经,或登高,或赏景,或品素,或上香,或礼佛,或打卡……祈愿弥勒菩萨的大慈与乐、大肚包容、欢喜自在、智慧祥和,泽被大众,消灾除难,增福增寿。 今日适逢人间弥勒——布袋和尚圆寂日,雪窦山上时而天花法雨,时而佛光普耀,自发朝山的香游客们在义工菩萨的引导下沿着礼拜大道三步一跪拜,礼敬大慈弥勒菩萨。 点击视频,感受今日雪窦山弥勒香会的殊胜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25250934319349765让我们一起学习弥勒忍辱、乐观、慈悲的精神。 学会忍辱,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乐观,转烦恼为菩提;学会慈悲,广结善缘、利人利己。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今日推荐 发布时间:2021-04-14 18:35:3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