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屏四患,崇五政(一) 内容: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三十六句:【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 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 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 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 是谓四患。 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六《申鉴》。 这段话比较长,我们一句一句地来看。 “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致治”就是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 “致”指达到,“治”指治世,也就是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达到政治清明的方法,先要摒除四种严重的祸患。 “先屏四患,乃崇五政”,先要除“四患”,然后才能接着推崇“五政”。 “四患”是什么? “一曰伪。 ”“伪”的正面就是诚,人真诚,才能凝聚人心,虚伪就会失去人心。 曾国藩先生曾经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 ”一念不生的状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的状态,无所求、无所恃,众生有感就有应的状态,也就是《老子》上所说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古人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什么道? 得的就是真诚心、至诚心,真诚心与道相应,而且这个真诚心是我与众生共同具备的,人与人相通的,是一不是二。 真诚心一发,就能感动人,使得人家不分彼此来共襄盛举。 真诚心从哪里培养起来的? 从不妄语开始,讲每一句话都要发自真诚的心,没有任何的虚伪、应付,不自欺欺人。 养成这样的习惯,慢慢地真诚心就能够显现。 人为什么会虚伪,为什么会伪装? 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私欲放不下,明明有私心,还要把话讲得很好听,把自私自利伪装起来。 但是伪装得再好,能够蒙骗一般的人,蒙骗不了有道德学问的人、心地清净的人,而且即使能蒙骗一般人,也是能蒙骗一时,而不能蒙骗长久,迟早有一天还是会被人看穿。 有的老师讲课特别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哪里? 讲课能否感动人,主要是看自己有没有真诚心,或者说真诚心有几分。 我们参加传统文化论坛时,曾听过中学高级音乐教师靳雅佳老师上“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课,听完这堂音乐课,大家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因为靳老师是用真诚心来唱、来教,所以和一般的歌手唱出来的歌就完全不同。 为什么我们听传统文化课,每一次听,都有不同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可以百读不厌? 就是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人心性的自然流露,都是从真心本性中流淌出来的,与我们的心性相应,而我们的真心透出一分,对经典的体会就会加深一分。 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就看讲的人自己达到什么境界。 我们看自己真不真诚,怎么看? 我们可以对着镜子讲话,看自己的眼睛,有没有左顾右盼,或者不专注。 大家回去练习练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平常的那个眼神、态度都不够真诚,自己回去看一看,就清楚自己的状态。 那要练到什么时候,才有真诚心呢? 练到讲话讲到自己感动得掉眼泪,就能体会到自己的真诚。 我刚到中央党校讲课的时候,经常自己在家里练习备课。 有一次讲到西藏的蓝天白云的时候,自己讲着讲着,眼泪便掉下来了,这个时候感受到了自己的真诚。 所以,我每次在西藏班讲课的成绩都是百分之百优秀,感觉和西藏这个地方特别有缘。 发布时间:2021-04-13 14:59: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