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要惜福,千万不要把福报兑换成吃喝玩乐 内容: 《朱子治家格言》: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在福报上也有用到。 纪晓岚讲到案例,两个妇女,生辰八字都相同,按理来说福禄是相同的。 但一个人嫁给了豪门,有钱,一个嫁给了贫穷人。 有钱的女的年轻时都很风光,到了晚年,却落下了双目瞎的毛病,老公病逝,晚景一般。 那贫穷女的,一辈子劳碌,没有享受多少福报,但晚景却很好。 可见,这个福报的能量是守恒的。 好比说来到这个世界,带来这么多福报,你要是提前享受,消费了,透支了,那老年没有福报,就很凄凉。 那要是慢慢的用,不享受,这个福报仍然存在,不会消失,晚年也能用得到。 所以纵然有福报现前,也要珍惜。 防止提前把现前的福报用完了。 比如在城市里,富人吃的很好,起居还有佣人。 但往往身体不好。 因为福报都通过吃,通过别人的服务,给消耗完了。 那有些农村人,一辈子劳作,到了晚年还要劳作,看起来是辛苦命,但身体偏偏健康。 你看他没有福报吗? 其实是福报存在健康的身体里了。 天地之间,最为宝贵的还是身体啊。 补品再好,不如胃口好。 车再好,不如双脚自由健康好。 身体的健康是大福报。 福报可以存在身体上,可以变成钱,变得吃的穿的用的。 很多人吃越多东西,色身越不健康,都是因为福报被吃消耗了,那身体怎么健康呢。 人吃多少东西,都要珍惜,不要透支。 没有大福报,偏偏享受,这时就是透支,把未来的拿来用。 甚至把身体的健康拿来换。 古人讲的,消减福报,有福报的人,减少福报。 没有福报的人呢,就减少寿命。 人没有福报了,寿命就少了。 用寿命去换成自己享受的东西。 你看,这也是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那以后看到人享受福报,也不要羡慕嫉妒,更不要去学。 应该要学习人们怎么珍惜福报。 福报跟上来了,色身才能健康,以后智慧才能开发。 千万不要把福报兑换成不必要的吃喝玩乐。 太消损了。 现在讲一个公案,作为参考。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 有一年冬天,她给儿子做棉衣,家里本来有丝棉,她把丝棉卖掉换成棉絮。 了凡先生问她:“家里有丝棉,为什么要换成棉絮? ”她说:“丝棉太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别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样可以保暖。 ”了凡先生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样做就不愁孩子将来没有福! 再来看反面例子:古时候,有户富人在孩子满月时,请客大摆酒席,杀了许多生命。 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给孩子算命,说他一生的命运如何如何好。 可是孩子活到两岁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本来以为他算命很准,为什么这次没有算对。 后来遇到一位有道高僧,高僧说他“折福太深,福尽而死”。 宋朝的范仲淹读书时,心中念念想着救济他人。 后来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个家族几百户的贫寒之家。 他的几个儿子请求他买一所园宅,他说:“京城里的大官园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经常去游园,谁会不准我去游他们的园林? 何必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 ”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为天平寺,用来兴崇三宝。 他的几位公子共用一件好的衣服,外出时轮流穿着。 范仲淹出将入相数十年,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布施周济别人,所以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个个能继承父志,舍财救济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 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 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 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清苦一点,省下来的钱让别人实用,有这样的善心将来才能利益无量众生。 你若喜欢,请点赞分享哦 发布时间:2021-04-12 14:08: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