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气血足,人不老、身体好 内容: ▲点击关注,素食菜谱汇 中医讲究 “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望”,指的就是观气色。 脸色苍白、萎黄,唇色淡白等都是气色不佳的表现。 气色不佳多是因为气血不足,而人最怕的就是气血不足。 气血一旦不足,就会导致健康危机。 什么是气血不足 气血失和的主要体现有三种:气血不足、气血不畅、气血紊乱,其中气血不足是气血失和的常见表现。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由人体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是气虚。 血液量不足或血的营养、滋润功能减退所致的证候则为血虚。 女性若是气血不足,可能会导致皮肤粗糙、长斑,子宫内膜受损,衰老得快。 男性若是气血不足,可能会导致精血、肾精亏耗,腰膝酸软。 血虚靠进补 1、补血佳品:桑葚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寒,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滋阴之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眩晕失眠、消渴、便秘等病症。 桑葚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素等成分,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桑葚龙眼茶:补血、健脾、养气。 可将桑葚、龙眼两款补血之品加陈皮配伍补血代茶饮。 【做法】桂圆10颗,桑葚5克,陈皮3克,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桑葚龙眼茶既补心血、肝血,还健脾养气,喝起来味道甘甜,气味芳香,美味又滋补。 龙眼,性味甘平,入脾、心,有补心脾、养血安神等功效。 2、补气最佳搭档:黄芪 气虚是气血不足的另一个表现。 面色苍白、乏力自汗、气短懒言,这些都是气虚的症状。 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肝、肾经,是一味健脾补气的良药。 因此,气虚的朋友可以服用黄芪来补气。 据悉,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山药黑豆羹:补肺、健脾、强肾。 【做法】黄芪25克,山药50克,黑豆50克。 先将黄芪煮水,再用黄芪水将山药、黑豆炖烂即可。 黄芪补气、山药补脾、黑豆补肾,三者搭配效果更好。 黄芪山药黑豆羹补肺、健脾、强肾,对阳气虚弱、气短神疲等气虚症状十分有效。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补气的药物或食物最好在早上空腹食用。 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补气顺势而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如果胃不太好的人,就需要早饭后用了。 虽然气血不足可以通过服用黄芪和桑葚这种具有健脾补气、滋阴补血功效的药材来调理,但是感觉自己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找医生进行调理哦! - END -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 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遇见美好素食 发布时间:2021-04-11 21:24:0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