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德经》这三句话,让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内容: 《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东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书。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博士曾经说过:假如我们把世界上每一本书都烧掉只留一部,那应该就是《老子道德经》。 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通天彻地。 它其中的沧海一粟,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自然,道法自然” 这个“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道法自然”是说,道自本自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源,不需要取法任何东西。 道也没有什么可取法的对象,因为万事万物都在道的海洋里。 天地的运行是最接近于“自然”的,鱼在水里畅游,鸟在天空飞翔,花开了花又落…日月交替,寒来暑往,四时运行…天地万物似乎都接受着一个神秘力量的安排,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鱼不会妄想我为什么不能在天上飞? 鸟不会想我为什么不能潜到海底游? 夏天不会跑到冬天后面去,秋天不会取代春天的位置…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但人不一样,人是具有极强自我意识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掌控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为自己的上帝。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告诉我们首先要学会敬畏! 天地人一体,有一个最终的根源“道”。 人类千万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天地自然的和谐秩序,如果天无以宁,地无以宁,受害的最终还是人类永无宁日。 其次是要“自为”。 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事情的成败都是自己的原因。 不要找任何的理由,不要有任何的抱怨,生命的喜悦和事业成功的根本,还是要靠自己。 第三,要无为。 自为的基础恰恰是无为。 无为不是无能,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顺天应时,就是顺着规律去做,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顺时顺势而为,是极高的人生智慧。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释义,手握容器不停地往里面注入,累积到了满盈,不如及时停止;刀磨的太锐利,不能长久保持;家里金山银山,没人能守得住;富贵而且骄傲自大,会给自己埋下祸根;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 如果做人做事都是:盈、锐、满、骄,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结果。 天道循环。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你想守住刚,太刚则易折,你想守住财富,富不过三代,你想保住权力,新生代早就迫不急待。 老子提醒我们,处虚空,懂知止。 虚才能看清放下外物,不把持,不占有。 《论语》记载,曾参称赞颜回:“有若无,实若虚。 ”有好像没有,实的好像空虚,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虚才能容纳一切,不致招来怨仇。 虚才能不恋权位,该舍就舍,该去则去。 “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适可而止,万事有度。 虚是境界,有度是实在的功夫。 就人世间而言,人与人之间,有边界不可冒犯;就物质取舍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 就人与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对天地应心存敬畏。 老子道德经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现代人,非常的直接,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问有什么利益? 物质文明席卷之处,一切以现实的利害作为好坏的标准。 那么,没有显而易见的利益值得做吗? 难道一切的标准都是如此的短视和浮华? 老子这句话是说:“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获益反而是受损。 ”我们的老祖先更看重整体的平衡和长久的和谐。 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阳长阴消,阴进阳退。 问题的关键不是阳占多少、阴占多少才,而是阴阳平衡才最符合天地大道。 有的时候暂时获利,但破坏了阴阳的平衡,对将来的稳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暂时受损,但有利于维护阴阳的平衡,反而对将来的和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中国的古圣先贤,不怎么谈利,而是喜欢谈吉凶,谈祸福。 吉和福看重长期累积的效果,而不注重当下一城一地利益的得失。 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行善积德,当然天会眷顾你。 这就是道德经讲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智慧。 明代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告诫我们“命由己立,福自己求。 ”这个“己立”,并非由自己乱来,而是有一个天命在,这个天命就是“善”。 “己立”所立的根基,就是德,就是善。 天下的圣贤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天有好生之德,究竟是损还是益,关键是看对族群的和谐是否有利,对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否有利。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志业。 你若喜欢,请点赞分享哦 发布时间:2021-04-09 15:17: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