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思亲报恩在清明 | 您们曾给予的爱,我以什么来回报? 内容: 今天是清明节。 清明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每年临近四月,身处异乡的人们便纷纷向祖籍汇聚,提篮担盒,抱花将烛,竞上墓地。 扫墓祭祖、表达孝思的主题,使清明成为社会民俗生活中的大事。 清明节的由来从民间到国家层面,中国这个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有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清明的一个因缘,在春秋的时候,晋文公有一段受难史,介子推帮助他度过厄难。 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差一点被饿死、饿晕过去的时候,介子推割身上的肉煮来给他吃,让他能够在艰难的逃亡中平安地度过,最后又登上王位。 因为他非常想感恩介子推,就召请他,但他却不来朝上,所以他就亲自去请。 但是介子推却从自己住的那个寒舍当中逃了出去,逃到山里去了。 边上的大臣出主意说:“逃山上去,放火烧山吧,他肯定会出来的。 ”结果火把整个山都烧了也没有发现人出来,后来找到发现,他和他年迈的老母亲被烧死在山上了。 所以晋文公特别得愧疚、伤心,而且在他靠着的这个树洞里还留下一段话,就说如果你真正地想念我,请你能够勤政爱民,“清明复清明”,治理国家要保持头脑清醒,能够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所以第二年的这个时候,晋文公就诏令天下,这一天大家不准动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所以两千五百多年,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就有清明节了。 清明可以为祖先亲人做些什么? 这个节日总是让我们把心会沉淀下来,总是会让我们的生命有一种厚度、厚重,也会去思考生命的主题,关于生命的话题。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实际上跟当下我们每个生命都那么相关。 在这样普遍又深沉的情感背景下,对亲人的纪念和祭祀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尤其现在,国家将清明定为法定节假日,其目的除了为传承和复兴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凝聚和培育人们的血缘亲情。 所以清明节里,以怎样的态度去上坟,是我们作为后代需要注意和思考的。 抱着踏春游玩的心,那你只是走了祭祀的形式,抱着利益亲人的心,那你就要把生命中血浓于水的那部分呈现出来。 但这种呈现,不是通过你提着的黄表纸和锡箔,不是你烧出来的鸡鸭鱼肉,更不是你倒出的老酒点上的香烟。 上坟的时候如果供荤,尤其是供烟和供酒,亡者不仅吃不到,还会大大增加他的罪过。 这在《地藏经》里已经说得很明确。 所以供祖先,荤的千万不要供,一碗饭,几样素菜,一支天然香,世俗的孝心就能体现了。 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09407334335447048对逝去的亲人表达孝思,其他宗教也都提倡,但真正说到对逝者的超度,却只有佛教才能做到丰富和有效。 所以我们与其在上坟时以菜肴和纸钱作为情感表达,不如为逝者念经念咒回向。 可以念《六字大明咒》,或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或念《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最好了。 除此,还可以填写《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活人配戴可避免地、水、火、风的灾难;若人去世,在他的头部、喉部、胸部各放一枚,一起火化,亡者不堕三恶道! 用佛法超度亲人,使其离苦得乐,这才是真正的孝。 我们说“阴超阳泰”,亡者得解脱,生者才安宁。 所以忆念祖先这也是我们学佛修行一个很大的动力。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过去佛在世的时候,印刷还没有发明,就是要书写这个陀罗尼,书写在出声物上,钟鼓上,大磬上。 悟公上人告诉我们:这个咒一念,可以消无量罪业图悟公上人这个音声一发出去,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再重的业障也能消灭。 若是在宝塔中、高山上念一遍,眼睛看到的一切众生,都能够离三途之苦,灭地狱、饿鬼、畜生之罪。 ——悟公上人我们拿到这张纸时要看清楚,然后按照上面的内容一条一条去修,并不是说每一条都要填,哪怕只能做到一两个,填上去威德力都很大。 我们超度历代祖先,写一个“大宝楼阁”,这大宝楼阁里都是黄金白银,沉甸甸的,为哪里写,哪里就放光明。 所以这张纸的能量是很大的,甚至可以拿来当护身符,急难的时候都可以用。 正面反面我们以这个方法,将无形无相的功德通过看得见摸得到的方式去传播。 这张“大宝楼阁”,就像支票一样,做了什么功德都可以填,可以送给过世的人,也可以送给在世的人。 如果想把这张“支票”,又送给老祖先,又送给现世的人,那就念《变亿咒》。 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你所在的地方就变成了吉祥地。 思考生命主题的好时候其实,除了思亲报恩,在这样行将暮春的时节,清明也是思考生命主题的好时候。 想想看,我们上坟时,那墓碑上写着的一个个名字,他们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亲人,他们也都曾像今天的我们一样,活灵活现地生活于这个世间。 而现在,他们是一张照片,一个名字,一种我们无法触及的回忆。 想到这里,再看着我们摆上的祭品,点上的香烛,感受着自己的情动于中、泪凝于眶,无常的声音就应该在耳边响起:现在是我们给他们过清明,那什么时候、又是谁会来给我们过清明? 不管是谁,人生的行程,或长或短都会走完。 时间面前,皇帝和乞丐享有了同样的权力。 所以清明,虽然是对亡者的悼念,却也是对我们活着的生命的一种提示和警醒。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万物清洁,天地清澈,在这样的时节,在祖先的面前,我们也可以看一看自己的心,是否跟上了天地的节奏,明净如镜,生长不息? 发布时间:2021-04-04 10:25:0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