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 如何绽放出生命之光? 内容: 和风渐、催促柳花飞,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赋予了清明非常深沉的文化内涵,以至于我们几乎都忘记了,它原来还是一个节气。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5个节气。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此刻,春意盎然,花树相映,一草一木都生机勃勃,在这清澈安静、雨润苗青的节气,我们既感恩万物生长,又追思亲朋故人。 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缅怀逝者? 又如何以清净明朗的身心迎接往后的日日夜夜? 让我们从这首《清明·祭》读起。 清明·祭(传喜法师作)燭光,溫暖而明亮照亮黑夜、看到春光曾象繁星一樣平凡如蜜蜂一樣匆忙愛過花、釀過蜜、戀過蜂箱如風中飄動的長髮象小溪一樣歌唱蝴蝶能記得他蠶蛹的樣子嗎? 掠過松枝的風還憶初來山谷的形狀? 石苔階綠,露水何在去年的月明昨天的陽光思念您啊父母祖尚懷念您啊英雄兒郎滄海也曾是清泉雨露鴻雁也曾踏雪聲揚子女是您愛的流淌我們的幸福是您溫暖的胸膛思念 是這世界的香火願您 看到光 成為光生的永恆 終歸永恆昇向高維 往生樂邦看到今天 照見一切佛是光 無限之光念佛即身壽無量願一切如母眾生棲神安養照臨此土撫哀傷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孝大愿地藏王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佛歷三千零四十七年公元二零二零年四月四清明節寧波慧日寺佛子传喜祭拜有感而記於清晨時师 父 开 示所谓“清明”,清净为清,明照为明。 清净是佛性的本然状态,明照是佛性的本然功用。 有觉有照,我们就真正绽放出生命之光。 这首《清明祭》,既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也是想引导我们的祖先去思考生命的大道。 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轨迹都是现象的存在。 但是,海潮退去,沙滩再次变得干燥,一切现象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所以我说,“蝴蝶能记得他蚕蛹时的样子吗? ”我师父曾传给我一句话,他说,“陇上风即是谷中风”。 在宗门也好,教下也好,这既是非常优雅、有质感的一句话,同时又引人深思。 字面的意思就是,吹过田陇的风就是山谷中的风。 这句话非常重要,我是一直当作师父口传的道一样记在心里的。 用这句话来祭奠我们的祖先,来提醒他们,不管在谷中的风还是山顶的风,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依然是同体的,这就是同体的质感。 我们常说共一口呼吸,但往往又忘记了风也好、空气也好,虽变化万千,本质却不变。 所以想以此引领我们的祖先回归生命的本迹,同时化解彼此的忧伤——无论我们后人对前人的思念,还是前人对后人的眷恋,都同样在大道中得到缓解。 佛教的思想,佛陀圆满的智慧存在于这个地球上,才让这个地球森罗万象,让这个世界的过往人事变得有了皈依。 皈依什么? 从现象皈依到本质,从生灭皈依到永恒,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进而抵达佛法的常乐我净。 “看到光,成为光”,从这世间种种的规律、二元的分别,归入到无分别的大智的世界——升向高维,往生乐邦! 清明祭。 只有佛法才可以慰藉清明,只有佛法才可以安抚忠魂。 子孙只有懂得佛法,才能更好地祭奠祖先,只有注入了佛法的思念,才是真正的香火。 发布时间:2021-04-03 11:20:4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