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念嗔心造成的悲剧:滴滴司机反复冲撞乘客致死 内容: 近日,福州市长乐区发生一起悲剧,一名男子被滴滴司机开车多次撞击致死。 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791540594603851780据报道,3月14日凌晨两点左右,张帆(化名)和女友通过滴滴约了一辆网约车。 在车辆未到达乘车地点时,因为手机卡在其父手中,张帆为了不影响父亲休息,提前告知司机到了目的地后等就行,不要直接打电话。 司机高锋(化名)到达上车地点附近没见到人,于是拨打了平台上预留的用户电话。 这通电话没有联系到张帆,却吵到了在睡梦中的张帆父亲。 双方因此产生争执:张帆指责高锋电话联系惊扰了睡梦中的父亲,高锋则称到了目的地没见人,电话联系无过错。 随着言语的争吵,两方矛盾进一步加深,张帆表示要向平台举报,高锋则表示拒载,要求其下车。 张帆下车后仍觉得气不过,随即将手中还未喝完的绿茶饮料瓶扔向司机的车。 监控画面显示,被饮料瓶砸中后,高锋驾驶车辆往前走了十余米,然后突然调转车头。 这时,张帆和女友都站在马路边的上沿。 只见车子一个加速,对着张帆径直撞去……“司机说他(张帆)骂他,一时气不过”“为什么要这么冲动? 如今两个家庭都毁了。 ”目击者陈晓表示非常痛惜,“两个人如果在其中一个环节能有一些理解和退让,这场悲剧本不会发生。 ”无论是乘客张帆,还是司机高锋,两个人都是“气不过”。 一时气不过,毁了两个人,一个失去了生命,一个失去了自由,也毁了他们身后的两个家庭。 正如目击者的惋惜:“两个人如果在其中一个环节能有一些理解和退让,这场悲剧本不会发生。 ”但关键时刻,一念嗔心摧毁了他们的理智,也摧毁了他们的生活。 同为凡夫,他们的身上何尝没有我们的影子。 嗔是佛陀所说三毒之一,也是有情众生的根本烦恼之一。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 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提到:过去阿耆达王,一生崇奉佛法,坚持五戒,建立佛塔寺院,功德巍巍。 临终因为仆人拿着拂尘驱赶苍蝇,久了昏沉疲倦,导致拂尘落到他的脸上。 阿耆达王觉痛,心生嗔恨,随即命终。 因此一念嗔恨,于是遭受蟒身果报。 因为宿世福力,还知道其中的原因。 于是祈求沙门,为它说三归戒。 即刻脱离了蟒身,生到天上。 嗔恨对方,其意图虽是要伤害或毁灭对方,但无论意图是否达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刹那,其人之心中直觉地会感到极端的痛苦或不快。 极度愤恨的怒火,给人带来的灼痛实不亚于地狱之火。 《法句譬喻经》中有个故事: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触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条恶牛,以后将带给他更多的麻烦,因此就贱价将牛出售。 当牛的新主人买牛回家,走到半途中,来到一河边,想给牛饮水,哪知牛不但不饮水,而且突然凶性大发,又把新主人给抵死了,新牛主的家人,知道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将这条牛杀死,然后挑到市场贩售。 有一个农夫,贪着便宜,买下了牛头。 用绳子系着牛角担回家,半途中,因天气炎热,就将牛头挂在树枝上,然后坐在树底下休息,哪知正休息时,系牛头的绳子不知何故突然断裂,牛头从树枝上掉落,刚好打在农失的头上,可怜的农夫,当场被打得伤重而死。 一头牛,在一天之中,意然害死三个人,这件不寻常的事故,惹得大家不禁议论纷纷,后来消息传到了频婆娑罗王耳中,他也觉得不可思议,想其中必有缘故,因此亲自前往请教佛陀。 佛陀解释说,在过去世,有三个商人,相约到外地做生意,为了省钱不住旅馆,特地到一个老妇人家借住,本来双方约定,要付老妇人租金,但到了第二天,这三个商人,趁着老妇人外出时,竟偷偷溜走了,等老归人回来后,发觉了,非常愤怒,就追上去,要向他们索取欠款。 三个商人,因担负着沉重的行李,所以在不远的地方,就被老妇人给追上了,可是这三个商人,以为她年老可欺,不只赖帐不还,还用恶言恶语侮辱她。 老妇人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得愤恨的对他们说:“你们这些无赖汉,欺负我年老孤单,你们以后一定会有报应的,今生我虽然奈何不了你们,等来生无论是否为人,我一定要报复,要杀害你们,以泄我心头的愤恨! ”佛陀继续说道:“那条凶牛,就是这老妇人的后世,而同日被牛抵死的三个人,就是欺负老妇人的那三个商人! ”因果丝毫不爽,嗔恨着实可怕。 三个商人的行径,固然可恶,但还不至于遭受杀身之祸的报应。 而老妇人可怕的怨恨心,就像个毒咒,不只将自己咒进了因果报应的罗网,而且催促恶化了彼此本来还不算严重的因果关系。 因为怨恨,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辗转相杀,苦不堪言。 《大智度论》云,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 一念嗔心,伤人伤己,障道折福。 修行人该如何对治自己的嗔心呢? 印光大师曾慈悲开示:“是知嗔习,其害最大。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古德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嗔心。 如来令多嗔众生作慈悲观者,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既是过去父母,则当念宿世生育恩德,愧莫能酬。 岂以小不如意,便怀愤怒乎。 既是未来诸佛,当必广度众生。 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来度脱。 岂但小不如意,不生嗔恚。 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嗔恨。 所以菩萨舍头目髓脑时,皆于求者,作善知识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 观华严十回向品自知。 又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 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 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 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 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 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 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 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嗔恚。 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 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 认妄为真,将奴作主。 如是思之,甚可惭愧。 若于平时,常作是想。 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 物我同观,不见彼此。 逆来尚能顺受,况小不如意,便生嗔恚乎哉。 ”(《文钞增广·示净土法门及对治嗔恚等义》) 发布时间:2021-03-25 09:19: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