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灵性:启动全身的能量,让细胞与宇宙共振! 内容: 我们的细胞能以振动波的方式,储存着全息的信息。 整个宇宙里最大的奥秘就是身体除非你善待自己的身体否则善待别人是不可能的身体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它不曾背叛你,从出生之后它就不断的服侍着你,直到你死以前,你想做的它都全力以赴,就算难以忍受的事,它也不会违背你的意愿。 这么顺从和充满智慧的机制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如果你能够觉察到身体所有的功能,你将会大吃一惊! 身体是一个点石成金的大师它拥有最神奇的炼金术,如果我们把水果、蔬菜以及米饭等吃进我们的身体里,我们的身体就会把它们炼成金子,血液就是我们身体里的金子。 然后,血液变成我们的细胞,变成了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台智能的机器设备能够把食物、水果、米饭制造成血液。 身体就是神奇的炼金炉,你也许从来不曾思考过身体在做什么,它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奥秘,你不曾深入它,不曾费心思去了解它,然而却在研究爱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别人也是以身体的形式出现在你的面前。 很不幸的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忽视甚至是反对我们的身体。 其实,身体是可见的灵魂,灵魂是不可见的身体。 在我们的身体里隐藏着一个浩瀚的宇宙。 所有我们想向这个宇宙探索的一切,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一早都具备了。 在我们身体里有太阳的火;在我们的身体里有海洋的水;在我们的身体里有大自然的风。 在我们身体里有一切宇宙里我们所要探索的奥秘。 身体是生命的入口,是我们灵魂的家园,那些没有研究到身体与静心的教育是不完整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它一直都在忽视和利用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五种感觉,眼耳鼻舌身意——都有记忆机制。 例如分辨气味的嗅觉,也能唤出我们的记忆——烤鸭的香味,披萨,檀香,咖啡香水味. .. 一旦接触到某种气味,我们会想起过去的时光,或想起肃然起敬的神圣时刻。 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里就能分辨妈妈的味道,并留在记忆里。 分辨声音的听觉也是重要的感官,让细胞的振动与声音记忆互相搭配,成为神圣的低声或神圣的颂赞。 因此,我们可以借感官经验来教导自己的身心,教导它们新的行为,由内而外地接受全新的世界,并且被这个新世界所祝福。 重建细胞记忆西方早期有一项医学研究:当一个人通过冥想进入非常放松的状态时,研究人员释放出某种香味,让放松经验落实在嗅觉记忆里。 过了一段时间,只是释放出相同的香味,也能让受试者进入放松状态。 这对我很有用,我是一个在全国四处教课的热心老师,经常长途开车,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的奔波、上课、回答问题. .. 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压力甚大。 所以我身上总是带着薰衣草,闻一下,就足以令我放松,调整呼吸,释放肩膀的紧张僵硬。 感恩让细胞与宇宙共鸣新时代的艺术家荷西·艾古力斯认为:唯有把过去五根(眼、耳、鼻、舌、身)记忆的资讯整合起来,才能真正与当前的经验共振。 16世纪有名钟表匠,他手工制成了一座精巧美丽的木质老爷钟。 有一天,他要把精品老爷钟挂起来时,看到店里各式时钟的摆锤都有自己的方向与节奏。 当老爷钟挂好,摆锤开始摇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钟摆都一起往相同的方向规则摆动。 这真的像变魔术一般! 所有的钟摆都在同步共振。 我也曾经注意到,培养皿中的每一个心脏细胞,一开始都以不同的节奏跳动,然后跳动的节奏越来越接近,最后像钟表店的钟摆一样,完全趋于一致。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 细胞结构内的丝丝管管能够与声音、能量、想法共振,并由一个细胞带动邻近细胞一起共振——跳动的心脏细胞能说服其他细胞以相同的节奏跳动。 因此,我们可以借着“回想感动或感恩的经验”,观想那个经验中的每一次心跳,观想全身的细胞与心跳共振,启动全身的能量场。 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意念启动细胞层面的核心共振,而这样的共振还有可能进一步与宇宙的核心能量合场同步共振。 细胞能够形成改变共业的能量场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如果先听柔和的音乐,然后转换为快节奏的音乐,我们就能观察到心跳与音乐的共振现象,也是为何听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情之缘故。 为什么要表达出感恩? 因为无论你以什么形式(眼耳鼻舌身)来表达感恩,都如同奏响了一曲欢快的音乐,共振出的能量场将可以影响波及到的人。 心数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我们的心脏细胞是强有力的发电机能产生共振能量,改变环境的能量场。 这个能量场除了影响自己也影响周边的人。 根据“心数研究所”的调查,我们的感觉与回忆可以影响心脏细胞的跳动,并投射出电池能量。 当我们感受到正面情绪,心跳的间隔与恐惧或愤怒大不相同,这个心跳间隔称之为心率变动(HRV)。 当我们处于焦虑,愤怒,恐惧或执着于负面想法时,HRV会降低;一旦停止负面想法或回想感恩的时刻或感觉被爱,HRV就会增加。 生活中能够让我们感恩的理由多的很,最特别的是:我们还能“假定”自己很感动——感恩是一种态度。 这意味着,你可以对事物主动地以感恩的方式来对待。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撰写感恩日记,或一天回想三个感恩故事并与朋友分享,能对个人的生理与情绪健康大有好处,也对社交活动有帮助。 心跳与血压下降,免疫系统增强,而且整个人变得和善,宽容,知足也更富同理心。 如果管理者在工作场所表达感恩,员工会加强合作且更富生产力。 可见,每天花几个分钟来表达感恩,对自己并没有任何损失。 相反,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要感谢你,对你表示感恩! 记忆不在大脑,而在每个细胞里《心的密码》一书的心理学家保罗·皮索尔相信:心脏细胞也有心灵。 接受过骨髓移植手术的波修,在医院听到一些离奇的故事,那是关于接受了移植手术的病人所讲的,与换心有关的传奇故事。 其中有一个很好笑的故事:一名中年女士接受了换心手术,心脏捐献者是一位20岁的飙车族。 这位女士,本来最爱听古典音乐,换心后却狂听摇滚乐,猛吃绿咖喱,垃圾食物,喝啤酒. .. 这些东西都是那位飙车少年的最爱。 波修提醒大家:心灵不是居住在头脑里,而是安住在心中。 如果把心捐给别人,心中的某些记忆应该也转移到别人的身上。 然而,对许多科学家而言,心脏或细胞有记忆似乎颇为荒谬,记忆应该居住在神经元环绕的头脑里才对。 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头脑里为记忆找座位,但却出现另一批很有创见的科学家,没有把记忆与心灵定位在体内的某个部位,而是大胆的指出:记忆与心灵在我们身体的任何地方。 全息记忆人的学习能力安住在心,还是头脑? 或者,是在整个身体里? 头脑被坚硬的头盖骨包裹,是重约三磅的褶皱的潮湿组织。 它具有学习能力,可以把复杂的分子信息转换为电子信号,产生有意义的资讯。 然而心灵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顶多以测量的方式了解其效应。 心灵与头脑必须互动,由头脑执行心灵的愿望,并一起学习。 单独的神经元无法学习,因为学习也是众多神经元之间的互相沟通,记忆更是整个网络中细胞与能量的连串。 我们的感官通道借此创造出独特的生命经验。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卡尔·普里布兰指出:记忆是以波的形式,储存于脑部和全身各处的,这就是所谓的“全息记忆”。 全息的概念来自于“全息摄影术”,它与一般摄影的最大不同在于:用激光打到全息底片的任一部分,都能投射出完整的影像,而不像一般摄影只出现局部影像。 普里布兰说,记忆也是全息式的,某段记忆如信息波一般传透全身,启动记忆的某一片段,其他部分也会播放出来。 普里布兰的论点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的细胞能以振动波的方式,储存着全息的信息。 发布时间:2021-03-23 16:00:5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