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药师经》中这二个字至关重要,没做到等于白用功 内容: 本文来源:宁海县福泉佛教慈善会《药师经》中,有二个字提了多次,这二个字是什么呢? 就是“至心”。 1、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 2、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3、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 4、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 5、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6、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 7、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至心是什么?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訶萨问地藏菩萨摩訶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 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至心的差别有几种? 哪一个等级的至心,才能得到善相? 地藏菩萨回答:善男子! 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 何等为二? 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 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 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 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种差别。 地藏菩萨答坚净信菩萨,至心大略讲起来有两种,第一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 就是刚开始学习,愿望非常恳切。 二是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 第二种才能获得善相,效果才会现前。 第二种至心又有下中上三种。 “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 就是妄想掺不进,一句佛号能够伏住烦恼妄想,起心动念都是佛号。 “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 就是不懈怠,不顾身命,但这个勇猛心,一定要跟了生死的菩提心相应。 第三种,“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就是断烦恼,甚至破无明,这是最高的至心。 蕅益祖师对至心也有註解:“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 “初始学习求愿至心”,这个心没离开散乱妄动,妄念伏不住,乃名字初心。 名字即天台宗的六即佛中: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 名字位初心,不能得善相,至心还不及格。 “第二摄意专精,能得欲界细住,或是初随喜品,或是名字后心,故亦可得清净轮相,多是冥益”。 第二种至心有下中上三种。 下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 “摄意专精”,意就是意根,你的意根收摄了,很专精的定在这句佛号上,佛号一提起,妄念就能伏住。 能得“欲界细住”,欲界第三层天以上,有相似禅定的功夫,但没达到色界禅定的标准。 或是“初随喜品”,即天台宗《教观纲宗》所讲功夫的一个层次。 或是“名字后心”,后心就是后面功夫深入,达到功夫成片,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也可以得到“清净轮相”。 “多是冥益”,冥就是感应还不是很明显,暗中感应。 “中至心者,即是成就勇猛,须在观行后心,多分兼得诸余好相”。 勇猛精进成就了,必须在“观行后心”,即观行即佛。 功夫已经很深入,得到禅定。 所以,“多分兼得诸余好相”,多分就是较多的兼得好相,见到瑞相。 “上至心者,即是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萨现身说法,故得究竟不退也”。 上至心就是相应至心,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就是相似即佛最初相应的这个心,起码要断烦恼。 像圆教菩萨初信位,小乘初果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 这时候念任何一尊佛菩萨,都能感应佛菩萨现身说法,就能得到究竟不退。 “然应之冥显亦不须论,但必第三至心,方证不退。 则前二种虽获善相,急须修行禅定智慧,令与二观相应可矣。 不然,故业虽灭,新业还生,亦可惧也”。 得到第三至心才能证得不退转,前面两种至心虽然得到善相,但没到不退,必须修行禅定智慧。 不然,过去的业报虽灭,新的业障还会产生。 修净土法门,做到前面两种就有把握往生,一心系想不乱,带业往生就没问题。 我们以经解经,对於至心有了一个概念,不至于含糊笼统的念过,最后没达到经上所讲的效果,又认为佛言祖语夸大其词。 实际上是自己没有真正懂得,没有真正的深入。 所以,我们至心念诵药师经,必与药师佛相应,必得药师佛护念,药师经中所有世出世间法的利益,必得圆满! 推荐阅读有这几种皮肤病的必看:两千年前佛陀开的方子! 5个动作锻炼肝经,疏肝理气,滋养肝血,值得坚持能量的秘密: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索达吉堪布:越是在意某个人,他越会给你带来强烈的痛苦! 一个橘子相当于5味药,但也别乱吃 发布时间:2021-03-16 22:22:5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