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告诉你,如何认出你身边的菩萨! 内容: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 译成汉文就是“觉有情”的意思,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 与声闻乘、缘觉乘不同,菩萨虽然证悟,了脱生死,却不离人间,甚至,不离三恶道,以一切众生相来度一切众生。 在外表上,他同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妻子儿女,一样要工作,要吃饭。 但他却能够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解脱了身心障碍。 在《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中,佛说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喜欢说“黄段子”,菩萨也跟着你应合几句。 为什么呢? 菩萨要度你,首先要接近你,取得你的信认和好感。 然后再潜移默化的教化你。 但与你不同的是,菩萨虽然说“黄段子”,但他却心不沾染,如出水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所以佛经上讲“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 “乃至示现种种形相”。 表明菩萨不仅会入世到人道,也愿意做畜生、做鬼,甚至下地狱,以一切众生相来度一切众生。 可见,菩萨不拘于形式的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即使有一天你忽然恍然大悟时,那时候菩萨恐怕早已离你而去了。 那么,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 怎么才能让我们发现他的蛛丝马迹? 首先菩萨不住相,有位菩萨说过这样一句话“若商人无铜臭气,军人无纠纠武夫气、文人无迂腐气”是世间第一等人。 这句话你不要听过就算了,它里面藏着一个秘密。 菩萨不是你在庙里跪拜的偶像,也不一定剃个光头,披个袈裟,敲个木鱼才是。 在《华严经》里记载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事迹,善财参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有做皇帝的,有做屠夫的,有做比丘的,有做比丘尼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法眼,认出他们就是菩萨。 在这里随便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华严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者一体。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人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我们在庙里拜佛,其实不是拜佛菩萨,而是拜自心(此心是《心经》中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消除你的贡高慢我之心,培养自己的恭敬心、谦卑心和慈悲心。 当你一念诚恳恭敬拜下去的时候,心无杂念,万法唯心,自助天助,心即是佛,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其次,真正的菩萨“虽现尘劳,心恒清净”。 菩萨与我们一般人一样生活在尘劳烦恼中。 比如,许多菩萨以乞丐的形象示现,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 但他的心却在清净中,烦恼也空,涅盘也空,烦恼涅盘不相留碍。 仓央嘉措因为他的情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可是,在我眼里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高僧,他的爱情和他写的情歌,都在以一个特别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不然,他也不会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边时,双腿一盘,说走就走,就此圆寂。 再次,真正的菩萨“示有诸过,赞叹梵行”。 菩萨的一些行为在我们眼里也是缺点和毛病。 比如,济公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嗜酒肉,貌似疯颠,他临终前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是多么大的胸襟,流云过后,仍旧是一片蓝天。 再比如我们在前面说举的那个例子,菩萨为了随机应教,虽然有时说说“黄段子”,但在实际上,他注重人格修养,严格遵守规矩,守戒律。 佛说“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同时,真正的菩萨“四威仪中,常现清净”。 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身心内外都是清净的,在工作、生活中,他也会与我们一样,碰到很多难处,也会遇到别人的误解,甚至欺负。 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菩萨,虽然生在五浊恶世,娑婆世界,却随时随地都在清净之中。 按我的人生经验体会,那些自谤为大师的往往是欺名盗世之徒,真正的菩萨往往看似普通,他不会动不动就给你示现一个神通,求得世俗的虚名,他们或许就在你身边,就要看你是否有慧眼了。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发布时间:2021-02-22 20:09: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