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张海生博士讲佛医】佛医之道系列讲座(十二) 内容: 作者介绍张海生博士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等博士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学习家传中医、禅修近30年,《闭目养神》,《佛医养生秘诀》、《佛医心法概要》作者。 心理健康是超越和出离世俗 心理健康与纯洁并不是您自我感知纯洁,而是没有任何现象能够牵引您、污染您、带动您,能让您产生丝毫分别,这个叫纯洁。 当您的心,心里的认知可以脱离开一切现象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去攀缘现象的六尘存在了。 只有心灵纯洁的纯净,才能与佛理佛义相印,犹如只有光芒与光芒才能融和,尘土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融入光明。 01出离与厌离的不同出离与厌离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指向,然而人们常常把他们对世俗的厌离当作出离心,出离,是你看到房子着火了,夺门而出。 厌离,是压根就没有看到房子着火,而是你在那房子里过的不舒服,不愉快,想要找一个更加愉快的所在。 所以出离是一种“舍”,对于“火宅”之舍,对于幻相之舍。 厌离则是一种“得”,对于“欲望”之满足,对于“幻象“之肯定。 出离是一颗清净、清晰、温暖的心,厌离则是一颗混乱、浑浊、冷酷的心。 出离达成解脱,厌离则是进入幻象的更深层。 02专注与内观 修行中的止语是训练人们“不思,不语,无贪,离欲”,以及透明,纯净,不辨,明晰。 所谓心中有心,光中明性,无生无灭,不悲不喜,才能柔软与禅定。 舒适,安宁,愉悦,轻快,无限,完整,极乐,周遍。 身外有身,无来无去,无垢无染,不拒不离。 心中心,身外身。 心本无心,亦无无心。 身外之身,幻性无痕。 如梦初醒,言语道断,未曾发生。 从未被束缚,也未曾被解脱。 当下中,不着“当下”痕迹的,就是充满过去未来的“不动”。 从未离开过,也未曾来到过。 心灵中,不被“分辨”掩盖的,就是充满十方三世的“庄严”。 来到这里,我未曾移动。 肉身消亡,我从未离开。 所以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本来佛性与佛无二无别,与天主一体,是大梵真实的容颜,那么你就会把这短暂虚无的一生交付给他们照料,也就是你真实的自己去打理,那么世间事便再没有好的坏的分别,因为你并不真的活在这个世界。 或者说你才开始真的活在这个世界,而不是活在大部分人的头脑投射的虚幻影像中。 当一切作为都变的多余,真正的作为才能开始。 这个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是出离和超越世俗与生死,而非厌离与颓废。 推荐阅读活在当下,一念生花 一首治愈抑郁症的佛乐念佛人生病怎么办? 是念佛还是看医生? 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都来自我们的内心接纳无常,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得与失忠明法师:养生养心之良方,即是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发布时间:2020-12-26 18:00: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