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师教言:有机会,要看看尸陀林! 内容: 《入行论广解 ▪ 静虑品》 无著菩萨注释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癸四、向往心之功德:何时赴寒林,触景生此情:他骨及吾体,悉皆坏灭法。 我什么时候才能赴往尸陀林,观看那里的惨景之后,深深体会到轮回的本性,依靠对比别人和自己的身体,真正认识到:不管是新的骨头,还是旧的残骸,拥有它们的人生前都相当执著,现在却不得不将之舍弃。 同样,我自己的身体也不例外,都是最终坏灭的无常法。 大家到尸陀林时,不要光是忙着跟秃鹫拍照,嘻嘻哈哈的,觉得这是旅游的地方。 我看到有些居士去尸陀林时,一点出离心和厌离心都没有:“哎,这个好漂亮啊! 快给我跟秃鹫照一张相,再跟这个尸体也照一张! ”开玩笑,这是我夸张的,跟尸体照相的人倒没有,但很多人有兴趣跟秃鹫照相。 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尸陀林是修行的场所,从历史上看,嘎绕多吉、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等,都是到了一定时候,去清净的尸陀林里修行,通过观察整个尸陀林的状况,然后反观自心,从中获得解脱成就。 藏传佛教的“断法”中,也讲了如何前往尸陀林的一些修法。 当然,现在的大城市里面,这种机会比较少,只有到坟墓或者太平间里,才能看到一些尸体。 有机会的话,你们还是应该去尸陀林,见了那些碎骨、腐肉、尸体之后,收获真的非常大。 堪布根霍讲过:“看见死人的骨头时,自己应该思维: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极其执著,可是现在无一例外地变成了这样。 我现在的身体也与此相同,虽然天天爱护保养,一旦死去,也跟尸陀林里的白骨没有任何差别,执著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将众生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相对比,心里反反复复地思索。 作为修行人,我们到寺院里应该发愿,到尸陀林里应该观厌离心。 有一次,我和一个居士去我们喇荣的尸陀林,本想这个人还算不错,去看一下应该有收获。 结果我看到遍地的骨骸和烂衣服、石头上的血污之后,那种厌离心非常强烈,觉得自己今天所执著的身体,再过一段时间,也跟那些尸体没有差别,当时内心的触动非常大。 可是我旁边的那个居士,到处捡托巴、捡石块,兴奋地大叫:“哇! 这个石头好漂亮啊。 ”当时好几个出家人都在笑他。 当然,刚开始初学时,有些问题不懂也情有可原,但你们以后看见尸体时,最好能以此来对照自己、观察自己。 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如果会观的话,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全部是我们的善知识;不会观的话,即使上师天天滔滔不绝地讲多少遍,你也不一定有很大收益。 我曾先后去过很多尸陀林,如印度非常著名的清凉尸陀林、哈哈尸陀林;泰国的寿迈尸陀林,那个尸陀林跟我们密乘的尸陀林基本上差不多,很多修行人都在那里修白骨观、四大源观,以及一些小乘的修法;汉地五台山的善财洞旁边,也有一个清凉尸陀林,当年我们在那里挖出很多骨头,可能都有几百年了,但也能想象出几百年前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如何执著。 城市里的道友,不一定有去往尸陀林的机会,但你们也可以到坟墓或烈士园去看一看,反反复复地观察:这些人在生前是怎么样执著身体的? 我们对身体的执著跟他们有什么差别? ……这样对心相续定有很大帮助。 佛陀在《正法念住经》等大乘经典中再三强调,修行人应该修白骨观;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讲:“若得不净观,此心自然无。 ”如果修成了不净观,对身体的贪执自然会消失。 我们以此为基础,才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否则,修行、念佛都是表面上的,自己活在世间上也特别累。 学习《入行论》这部论典,理论上没什么不懂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务必要修。 哪怕你在路边看见别人送葬,心里也应该观想:“今天死了一个人,有些人觉得很惊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这条道上,犹如屠夫把所有的众生一个个杀掉一样,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 别人死了,我迟早也会死,用不着惊讶,也用不着伤心。 ” 泰国有一个佛使比丘,讲了很多关于前往尸陀林后如何观修、对身体怎样断除贪执的教言。 还有阿姜•查尊者,他的一些殊胜教言,我当时感触比较深,回来时也带了很多书,建议有些道友好好看,不知道他们看了没有? 可能现在书也没有了。 我们学院旁边就有个尸陀林,你们有时间的话,今天下午要不要都到那边去啊? (也许不太方便!)其实这个很难得,别的地方都没有,但我希望你们去了以后,不要以拍照为主,应该想一想血淋淋的尸体、白森森的骨头、死人的衣服……我在《旅途脚印》中也写过一个牦牛尸体,当天我真的有一种体会,深深感到人身都是无常的,一旦离开了世间,所执著的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给身体打个针,感觉非常痛苦;别人稍有一点不恭敬,就大发雷霆,其实这都是迷乱颠倒的,自己还没有了解世间的真相! ——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发布时间:2020-12-24 08:59:3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