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句《金刚经》,点醒迷路人。 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着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 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柳公权书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唐咸通九年刊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由卷首画﹑经文及施刻人组成。 其卷首扉页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 清光绪二十五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石窟中发现,骗掠回英国。 此卷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傅山《金刚经》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泰山石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着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 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缘来则应,去则不留。 雍正《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着、对众生的执着、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传)赵孟頫《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康熙小楷《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董其昌《金刚经》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 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文徵明泥金《金刚经》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出品:极简主义的禅 ID:chan99mini转载须注明出处 ☟养老杂志ID:shoutiao99中国养老第一微刊主编:小璞    微信:china_1000责编:简月    微信:mini99chan 发布时间:2020-12-23 20:28: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