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正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混淆一些词汇,例如,把固执当作坚持,将抄袭说成借鉴,把迷信当作信仰,将放纵标榜为自由. .. .. .其中,有一组词,混淆最严重,争议最大,它就是聪明与智慧。 聪明是否等于智慧? 我们见过很多天资聪明的孩子误入歧途。 我们也看到,最聪明的知识精英群体,恰恰是历史上绝大多数人祸的始作俑者。 刘震云说:“我有两所母校,一所是北大,另一所是社会。 在后一所母校中,我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 ” 一个是刘震云外祖母,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目不识丁,但她却是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 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五六。 在村里,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当她把麦子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当她晚年的时候,刘震云和她有一次炉边谈话。 “你为什么割的比别人快? 她说我割的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堂子,我只要扎下腰,我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的时候,你就会想直第十次、第两百次,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的比别人更快一点。 ” 另一个是刘震云的舅舅,他是一个木匠,他制造的箱子在周围40里卖得最好,所以渐渐村里就没有别的木匠了,就剩舅舅一个人了。 他晚年的时候,刘震云跟他也有一次炉边谈话。 “你的同行说你毒,你的顾客说你好,你到底是什么人? 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间,我比他做得更好。 ”  “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他又说只是喜欢做木匠活,也当不好木匠,有时候我当木匠的时候会有恍惚的时候,就是当我看到一棵树,我看到如果它是一个松木,是一个柏木,是楠木,这要是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手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它是一棵杨树,杨树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个小板凳。 ” 尼采说:想要长到更高的天空吗,那就把根扎到更黑暗的地下。 下沉,持续的深耕,最后才发现真正力量在哪里。 可见,真正大智慧的人从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反而靠的是笨功夫,凡事喜欢下笨功夫死磕。 一个人,不肯下笨功夫钻研,而是搞投机、走捷径,结局往往是一事无成。 一个知识分子,不肯激浊扬清、谦卑谨慎,惦记的是封妻荫子、改天换地,其结局往往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却知易行难。 因为人们往往执着于寻找成功的工具——术,而忘记了拥抱那些能够减少失败,加大成功概率的思想——道。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成功的捷径”都在诱惑着人类,最终它们毫无例外地引发了大灾难。 摄影:我是者者   来源:月印池文化※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出品:极简主义的禅 ID:chan99mini转载须注明出处 ☟养老杂志ID:shoutiao99中国养老第一微刊主编:小璞    微信:china_1000责编:简月    微信:mini99chan投稿、合作请加微信:133 3919 9811▼点“阅读原文”看往期内容 发布时间:2020-12-21 20:28: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5418